现代军事理论 – 第 15 页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柏林空运作战·第十七

柏林空运作战·第十七 作者:乡田充 ·日本 出自————《空战与后勤》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1948年6月21日,柏林市西部的三个区同美英法三国占领区之间的一切军事上的地面交通,由于苏联无理的限制,突然停止了。接着,6月23日,苏联检查了一切交通工具;6月24日,从西德西部地区进入柏林的列车,借口技术上的原因而被迫中断了。    过去,每天有12~15列列车到达柏林。但由于苏联的阻…

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7月)·第十八

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7月)·第十八 作者:乡田充 ·日本 出自————《空战与后勤》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朝鲜战争是1950年6月22日开始的。这次战争从规模和复杂性等方面来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正规的武装战争。但由于它是在处于冷战状态的苏美两大阵营的影响下进行的,军事力量的使用因政治上的原因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因此,朝鲜战争中空军的活动表现出了特殊的样式…

越南战争(1961年12月~1975年4月30日)·第十九

越南战争(1961年12月~1975年4月30日)·第十九 作者:乡田充 ·日本 出自————《空战与后勤》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1964年的作战    1964年8月,得到北越正规军有力支援的越共军队在南越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估计,不稳定的南越政府的平定计划无法按照预先的安排进行,越共军队可能会发起新的攻势。    8月2日下午,在离北部湾沿岸约28英里(约52公里)的公海上,…

献给卡米洛

献给卡米洛 作者:格瓦拉·古巴 出自————《游击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本书是为献给卡米洛·西恩富戈斯而写的。他本应阅读和修改它,可是,他的命运已阻止他这样做了!           这里的几行字和下面的章节都可以作为起义军对它的伟大司令员、发起古巴革命的游击队最伟大的首领、完美的革命家和亲密朋友的怀念。    卡米洛是我们身经百战的战友    ,是菲德尔在战 争的困难时…

游击战的一般原则·第一

游击战的一般原则·第一 作者:格瓦拉·古巴 出自————《游击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游击战的本质    古巴人民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已经取得了胜利。这一胜利,除了被全世界的新闻记者描述为史诗般的胜利之外,它还改变了那些对拉丁美洲人民群众的行为的旧观念,清楚地显示了人民通过游击战从野蛮政府的统治下解放自己的能力。    我们认为,古巴革命对美洲革命运动的方式作出了三…

游击队·第二

游击队·第二 作者:格瓦拉·古巴 出自————《游击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游击队员——社会改革者    我们在上面说过,游击队员是以人民解放事业为己任的战士。他们在为人民的解放使尽了各种和平手段以后,便不得不开始另一种形式的斗争,而成为战斗人民的武装先锋队。他们在一开始进行这种斗争时,就已带着粉碎不合理的旧秩序的意图,因而或多或    少隐藏着用某种新秩序来代替旧秩序的意图…

游击阵线的组织·第三

游击阵线的组织·第三 作者:格瓦拉·古巴 出自————《游击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给养问题   正确解决给养是游击战争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凡在一地活动的游击队必须依靠当地的物产而生活,同时也必须使当地的农民–向游击队提供物品的人们–能生活。        因为在艰苦的游击战争时期,尤其是初期,游击队不可能抽出力量来搞自己的给养,更不      要说,在镇…

附录·第四

附录·第四 作者:格瓦拉·古巴 出自————《游击战》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游击队初期的秘密组织   游击战争遵循从一般战争中得来的一系列规律和它本身所特有的规律。但是,如果真正想从另外一个国家或从本国边远地区打响一场游击战争的话,很明显,就必须从秘密工作开始。这项秘密工作是由少数创始人来进行的,而且与人民的行动无联系。          如果游击运动是通过一批人反抗任何压迫的自…

拿破仑的预言家·第一

拿破仑的预言家·第一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曾经作为拿破仑军事顾问的若米尼具有非凡的洞察力,能够很快破译拿破仑的作战企图,准确预见拿破仑的行动方向。由于若米尼天才的军事洞察力,人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拿破仑的预言家”。    “拿破仑的预言家”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    他虽然出生于一个小国——瑞士,但他却曾受到两个大国四个皇帝…

风云激荡的年代·第二

风云激荡的年代·第二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激荡欧洲的法国大革命    公元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入巴士底狱,不仅取得兵器与火药,而且解放了狱中囚徒,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各地市民与乡村群众云起响应,革命很快席卷整个法国。    法国大革命实际上是法国政治、经济体制再造之契机。巴士底狱暴动之前…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三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三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在若米尼的军事著作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兵法概论》。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同,《兵法概论》不仅是一本完成的书,也是一部军事教科书。英国当代战史名家霍华德教授曾誉之为19世纪最伟大的军事教科书。    《兵法概论》总结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的经验,阐释了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战…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四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四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二、影响战争的因素多种多样    战争政策是军事科学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克劳塞维茨的最大贡献似乎就是他确实认清战争与政治(政策)之间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用其他手段的继续”也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非常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若米尼在这一方面的见解几乎和他同出一辙,但是这一点却极少为…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五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五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三、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    若米尼认为,兵法,除了上面所阐述的问题外,还包括战略、大战术、战争勤务、基础战术和工程艺术五个部分。他要研究的只是前三部分。他说:“战略是在地图上进行战争的艺术,是研究整个战争区的艺术。”(九十二页)战略为战争艺术五大组成部分之首,它与大战术、…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六

永恒的战争艺术·第六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四、大战术、战术和战争勤务    巧妙组织和指挥交战的一种艺术——大战术    若米尼认为,战略虽可使军队指向作战地区的决定点上,为交战准备胜利的机会,并预先影响交战的结局。但是,只有战术加上勇气、天才和幸运,才能取胜。所以说,在交战活动中,有一种特殊的战术活动在起作用,那就是“大战…

享有盛名的军事教科书·第七

享有盛名的军事教科书·第七 作者:张元伟等·中国 出自————《再现拿破仑战争艺术》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若米尼的《兵法概论》从一开始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早在拿破仑战争期间的一八零七年,若米尼发表了他当时尚未最后完稿的《论大规模军事行动》(《兵法概论》的一部分)一书的末尾一章——《论战争艺术的基本原则》。         这一著作当时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享有盛名,对军事思想产…

战国中期的地理形势与列强纵横谋略之成败·第一

战国中期的地理形势与列强纵横谋略之成败·第一 作者:宋杰 ·中国 出自————《先秦战略地理研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齐魏“马陵之战”以后中国的政治局势发生了重要变化,群雄并立对峙,列国纷纷实行“合纵”、“连横”的军事外交战略,尽量联络与国,壮大自己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敌手,出现了错综复杂的局面、其中最为强大的齐、秦、楚国各展图谋,竟成帝业,经过激烈反复的角逐,秦国终于挫败齐、楚两…

秦对六国战争中的函谷关和豫西通道·第二

秦对六国战争中的函谷关和豫西通道·第二 作者:宋杰 ·中国 出自————《先秦战略地理研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函谷关故址在豫西灵宝县旧城西南,因“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 [ 注:《元和郡县志》卷6 ] 、由该地西至潼关,东抵崤山,古称桃林或崤函,战国初年属魏。商鞅变法后秦国势力强盛,于公元前329年至公元前314年逐步攻占了这里的曲沃、焦和陕城。函谷关就是秦在此期间建立…

在德不在险·第一

在德不在险·第一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一》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吴起事魏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龙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

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二

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二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棋盘型军事地理格局·第一》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其疏张,置以会围,因而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负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必不如。 [ 注:转引自《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集解 ] —— 桓谭《新论》  …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第三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第三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关中的历史地位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 注:《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 ] 司马迁的观点是对他之前历史趋势的总结;在司马迁之后的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历史的演变仍在证明着这个观点的有效。    用兴…

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第四

上游之势·临驭六合—河北·第四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 、山川形势    中国古代政治重心的整体趋势是自西往东移动,其中也经历过一段摇摆。秦、西汉定都关中,西汉末年的动荡致使关中残破,于是,东汉、曹 魏和西晋定都洛阳。十六国北朝时期,统一北方时间较长的北魏后来也迁都洛阳。隋唐再度统一天下后,政治重心又移回关…

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东南·第五

龙蟠虎踞·东南形胜—东南·第五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南北对峙与东南根本    南北对峙之际,南方政治重心必集于东南。这一局面的形成实有其地理上的基础。历史上的南北对峙多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人政权之间的对峙。         除孙吴与曹魏(西晋)之间短暂的对峙外,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其它南北对峙如东晋…

山川险固·天府之土—四川·第六

山川险固·天府之土—四川·第六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角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二》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长江、黄河分别流贯中国南方和北方。四川和关中在南、北方都据上游之势。诚如前人所论:“自蜀江东下,黄河南注,而天下大势分为南北。         故河北(黄河以北之地)、江南为天下制胜之地,而挈南北之轻重者又在川、陕。夫江南所恃以为固者,…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山西·第七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山西·第七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山西在整个北方地区居枢纽性地位。顾祖禹在论山西形势时称:“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

依山凭河·战守之冲—山东·第八

依山凭河·战守之冲—山东·第八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在中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自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以东,幽燕以南,江淮以北,为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是为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在这片大平原的东部,分布着一片低山丘陵地带,是为鲁中南低山丘陵。这片低山丘陵的北,西、南三面都是平原,东面是山东半岛,为渤…

枢纽江汉·砥柱江南—湖北·第九

枢纽江汉·砥柱江南—湖北·第九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在整个南方地区,主要的联系纽带是长江。湖北居长江中游上通巴蜀,下达东南,在上下游之间居枢纽性地位。(图3-3-1)   从湖北沿长江上溯,穿越三峡,是为古代入川的两大通道之一。  东汉岑彭攻公孙述、 刘备据益州、 东晋桓温灭成汉李势  …

南北胶着·东西伸展—汉中·第十

南北胶着·东西伸展—汉中·第十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四边的军事地理形势·第三》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山川形势   在南北对峙比较稳定的时期,双方往往达成一种均势。双方之间的对抗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某条中间线上稳定下来。这条中间线,在东部地区通常是淮河;在西部地区,则是汉水上游。通常是,当汉中地区为南方所控制时,双方以秦岭为界;当汉中地区为北方所控制时,南…

合天下之全势·第十一

合天下之全势·第十一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自古兴衰更替,天下之全势必取决于中原。进取天下,中原为必争之地;安定天下,中原为控御中枢。天下统—,形势集中于中原;天下分裂,形势分散于四方。从治到乱,形势由中原分散四方;从乱到治,形势由四方汇集中原。治乱兴衰固然不全由地理因素决定,但在地 理上体现出的轨迹却是…

中原山川形势·第十二

中原山川形势·第十二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中原处四方之中,就中原本身的地理形势而言,大体上可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西北三川河谷、西南南阳盆地、东南淮河上游、东北河内地区。这四个区域分别凭借不同的地理条件,面对四个不同的方向,显示不同的战略意义。(见图4—2—1)   一、三川河谷    三川河谷低地…

对中原局势的判断与经营的得失·第十三

对中原局势的判断与经营的得失·第十三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高明的战略家,其战略眼光无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审时,一为度势。审时而知历史的发展阶段,度势而知天下大势。   治乱交替之际,中原总是一个独特的舞台,一批批英雄在这里崛起,一批批英雄在这里败亡。         其成败兴衰均与其在中原经…

攻取洛阳的成功战例·第十四

攻取洛阳的成功战例·第十四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中原地理形势决定着中原的攻守形势。中原的不利之处在于其四战之地,最易受到来自周围地域的侵扰和挑战。不利既来自外围,经营中原时,亦当从其外围着手。我们可以洛阳城的攻取为角度,来看中原地区攻守的要点。   历史上,有不少攻取洛阳的成功战例。其中,以匈奴刘汉攻西晋洛阳…

中原地区东西之争与南北之争·第十五

中原地区东西之争与南北之争·第十五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中原的军事地理形势·第四》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东西之争和南北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突出的现象。无论是东西之争还是南北之争,中原都是双方争夺的一个交汇之处。这是中国地理的基本形势所决定的。   东西相争,必有一条纵贯南北的轴 线作为双方争夺的前沿地带;南北对峙,则必有一条纵贯东西的轴线作为双…

统一与分裂:政治与地理·第十六

统一与分裂:政治与地理·第十六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治则合,乱则分。历史治乱更替,天下大势也随之分合变迁。   历史治乱分合的演变有其自身的逻辑,地理环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统—首先必须以社会政治方面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基础,其次才是地理上的经营措置;分裂也首先是社会政治方面出现离心力,然后地理上的离心力才显现出来。 …

统一与分裂:问题的转换·第十七

统一与分裂:问题的转换·第十七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治乱更替,统一和分裂也随着交替变迁。王朝衰弱,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通常普遍而且广泛;当其积弊难返之时,矛盾和问题往往就集中在某几个主要的尖锐的问题上。这时候,稍有契机,矛盾便迅速地激化,而形成燎原之势。这种契机在历史上通常表现为周期 性出现的严 重的自然灾害、穷兵黩武…

分裂的类型·第十八

分裂的类型·第十八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王夫之曾论及王朝衰亡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土崩,一种是瓦解。他说:“土崩、瓦解,其亡也均,而势以异。瓦解者,无以施其补葺,而坐视其尽;土崩者,或欲支之而不能也。秦非土崩也,一夫呼而天下蜂起,不数年而社稷夷、宗枝斩,亡不以渐,盖瓦解也。栋本不固,榱本不安,东西南北分裂以坠,俄…

统一的轨迹·第十九

统一的轨迹·第十九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历史由治趋乱、由合趋分有其自身的逻辑;同样,由乱趋治、由分趋合也有其自身的逻辑。若从地理的角度看,地理形势在新的统一局面的重建过程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由乱趋治、由分趋合的过程实际上是由分裂到重建统一的过程,这一过程在地理上依稀呈现出这样的轨迹:在普遍的动荡和混乱…

后记·第二十

后记·第二十 作者:饶胜文 ·中国 出自————《布局天下》《统一与分裂·第五》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入门读史,便一直膺服司马迁关于治史宗旨的那段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自己的资质,“究天人之际”的事大概做不了,“通古今之变”或可勉力一为。         因此,十余年读史,我便一直带着这样一个基本的想法,认为读史至少须通两个方面作为基本功:天下大势和 历代兴…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序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序 作者:季羡林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最近几年来,有关方面的人士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口号,立即得到了全体中国人民,甚至海外华人和华裔的同声赞扬和热诚响应,足证这个口号提到了人们的心坎上,是完全正确而且及时的。    根据过去的经验,所有正确的口号都    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才算有效。因此,我们中…

蚩尤造兵·第一

蚩尤造兵·第一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射日的神话    在中国远古的神话传说中,保留有一个射日的神话,那是一曲人类征服自然的颂歌。据说在帝尧的时代,天空中忽然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本是女神羲和的儿子,住在旸谷的扶桑神树上;原来,每次只有一个太阳乘坐着由羲和驾驭的六龙车出巡,其余九个躲在扶桑树的枝条中;当那个…

铜兵生辉·第二

铜兵生辉·第二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初露锋芒    到了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古兵器史也随之翻开了新的一页,青铜兵器诞生了,它以其独特的锋利、坚韧,逐渐淘汰了石、木、骨制兵器,成了兵器的主宰。    我国最早的铜质工具,是在甘肃东乡永登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的,…

孙子奇谋·第三

孙子奇谋·第三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光辉的十三篇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间,诸侯兼并,兵燹连年。各诸侯国变法图强者,不乏其人,善于用兵者,更受青睐。吴起、尉缭、伍子胥、司马穰苴、孙膑……但影响最大的是孙武子,他的兵法十三篇最受后人推崇。    在吴王阖闾的宫殿内,钟鼓齐鸣,百官肃立,吴王阖间召见军事家孙武,…

秦汉军阵·第四

秦汉军阵·第四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从《商君书》谈起    公元前二二一年,一个强盛的大一统封建帝国秦诞生,嬴政做了始皇帝。    秦孝公继位,奋发图强,招贤纳士。一天,从中原魏国,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人,许孝公富国强兵之策。这个人就是使秦国由弱转强,为统一奠定基础而立下汗马功劳的政治家商鞅。商鞅复姓公孙,是…

百炼精刚·第五

百炼精刚·第五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百炼钢刀    公元三一八年,晋将刘琨为鲜卑段匹?(左石右单)拘禁,自知必死,曾写五言诗赠予他的别驾卢谌,在那首诗的最末两句是:“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后来研究中国古代钢铁冶炼史的学者常引这两句诗,用来表述当时炼钢史上的一次技术革新,并用“百炼钢”来称呼这种以折叠锻打…

铁马驰骋·第六

铁马驰骋·第六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甲骑具装    在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有一座壁画保存完好的西魏洞窟,现编为第二八五号窟,在其南壁上部以连环画的形式画出了“五百群贼成佛”故事,叙述群贼被官军捕获,受剜眼极刑,后皈依佛法,结果双目复明,在群贼拒捕和受刑的画面中,都画出骑马的官军。那些官军的装备极引人注意…

武经总要·第七

武经总要·第七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宋初兵备和总要集成    公元九六〇年,原五代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发动著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做了北宋的开国皇帝,即宋太祖。赵匡胤靠掌握禁军起家,又是以兵变方式夺得政权,因此深知掌握军队的重要。他当了皇帝以后,一方面想方设法陆续解除了自    己一些带兵老部下的军权…

火器神威·第八

火器神威·第八 作者:杨泓、于炳文、李力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火药走上战争舞台    北宋初年的战场上,一群战士齐力牵动了大炮的拽索,炮梢猛地翻转过来,皮窝中的炮弹砰然弹出,直射敌方军阵。但这时抛射出去的并不是以往使用的沉重的石弹丸,而是一个用纸和麻皮裹成的圆球,外表还涂有沥青和黄蜡,此球落入敌方阵地,只听轰然一声巨响,随后一道火光…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后记

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后记 作者:李生泉 ·中国 出自————《中国古代兵器与兵书》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神州文化集成》丛书编成出版,的确使我们夙愿得偿。其间的劳作与艰辛,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淡忘,唯有我们拳拳爱国之心不敢自娱,此番爱国之举其实现程度如何,还有待读者的检验。    这套丛书,是诸多知识分子,包括海内外著名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晶。宗旨是: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赢得世界…

前言

前言 作者:钮先钟 ·中国 出自————《战略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这本书的书名为《战略家》。首先必须阐明“战略家”此一名词的意义。然则何谓战略家?又必须先了解战略的内涵。概括言之,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行动,一种计划。    战略的起点为思想,对所将面对的未来环境思考如何适应之道,即为战略。战略的终点为行动,能把思想化为行动,战略始不至于沦为空谈。    思想与行动之间又要有一…

吴起:孙吴比较·第一

吴起:孙吴比较·第一 作者:钮先钟 ·中国 出自————《战略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引言    在我国的军事思想史中,孙子与吴子居于不分伯仲的地位。后世谈兵者往往都是孙吴并称,换言之,他们二人是早已被公认为同一等级的兵学大师的。他们各有著作传世,而且在战国和秦汉时即已流行。    韩非是战国末期的人,曾经指出:“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司马迁是西汉(武帝)人,他在所著…

孙膑:孙子第二·第二

孙膑:孙子第二·第二 作者:钮先钟 ·中国 出自————《战略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引言    近年来西方学术界研究我国古代经典名著的风气颇为盛行。以兵学而论,不仅《孙子》十三篇已有多种不同的英译本,而《武经七书》也有全部的译本,至于研究孙子的论著则更是不胜枚举。不过至少有一本书似乎一直不曾受到西方学者的注意,那就是《孙膑兵法》。    最近,作者发现已有《孙膑兵法》的英译本在…

尉缭子:作者与时代·第三

尉缭子:作者与时代·第三 作者:钮先钟 ·中国 出自————《战略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引言    《尉缭子》是我国古代所遗留下来的一部兵书。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颁定《武经》时,这部书也被列入,而成为“七书”之一。换言之,自此《尉缭子》即被认定为我国传统武学的标准教科书之一。当宋代颁定《武经》时,七书中有五种(《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被认为…

太公与六韬·第四

太公与六韬·第四 作者:钮先钟 ·中国 出自————《战略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引言    《六韬》是我国著名古代兵书之一,已在宋神宗时列入《武经七书》之中。虽然《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吕望撰”,但诚如章学诚所云“古未尝有著述之事”(《文史通考·诗教》上),在周初还不可能有个人著作出现,所以,其为伪托是毫无疑问。其真正作者为何人已不可考。因此,该书究竟成于何时,以及是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