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德国·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对盟国说来,地中海战争结束和意大利投降显然是值得欢迎的大事,也是以后形势发展的吉兆。然而,德国的军事力量并未因此而有所损伤,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使它摆脱了一个令人头痛的盟友,这个盟友与其说是臂助,倒不如说是累赘。 对垒双方之间显然存…
苏联的攻势。德黑兰会议·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7月-1944年5月) 从1943年夏季开始,红军象浪头一样接连发动攻势,开始时在两次攻势之间还有间歇,后来就连续不断,一直到德国战败。 与早先德军攻势不同的是,红军的攻势不受季节的限制,不论是冬是夏…
苏联的胜利。大德国卫星国的瓦解·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6月-12月) 红军1943年6月攻势的目的,象德国军队上一年的那些攻势一样,是经济上的;争夺目标再次是乌克兰的产粮区和顿巴斯煤田。 而在1944年6月,苏联的进攻则出于政治目的;他们在战线的…
意大利之战·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9月-1944年12月) 在德黑兰,丘吉尔对于他认为意大利战场具有头等重要意义这一点谈得并不太多,他主要是谈多德卡尼斯群岛的远征。 这次远征已经以可悲的结局告终,不过英国在这个行动上花的力量不大,而且他仍希望能依…
法国的解放·第五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 出自————《战争通史》 一、盟国在大西洋的胜利 从1943年春季开始,大西洋的战争便朝着盟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方向发展。 盟国舰队的护航力量越来越强,由新造的航空母舰或者经过改装的商船组成,这种商船可携带十六架战斗机和十二架鱼雷机。 美…
纳粹帝国的最后挣扎·第一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一、德国人反对希特勒 毫无疑问,反对希特勒的种种活动,其最动人心弦的舞台还是在德国本土。纳粹分子是靠合法手段,即玩弄选举制度上台的。他们后来保持政权则是靠非法手段,即通过暴力,使一切有组织的反抗刚一冒头就被消灭,最坚决的反抗者被关进了…
雅尔塔会议·第二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三大国感到胜利已近,担心战后时期没有任何协议——丘吉尔和斯大林1944年10月搞的暧昧交易除外——来彼此约束,于是急于再次举行会晤。但是罗斯福在1944年11月刚刚再次当选总统,要到1945年2月才能出来开会。因此确定这次会晤日期的实际上就是他。至…
纳粹德国死前的阵痛·第三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到1945年初,希特勒号称全国人口中还有男子一千万人,其中七百五十万是军队,编为二百九十个师,即为1940年5月时部队的二倍。但是这些数字是虚假的,师的编制不满员,装甲师的坦克少了,军队的士气和体质都衰竭了。 因为盟军的轰炸…
波茨坦会议·第四 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三大国把雅尔塔会议描绘为友谊和信赖的顶峰,可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从那次会议以后却大为恶化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责任贻谁? 丘吉尔对苏联的不信任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显然是天生的。无论如何,在斯大林的可疑政策使他的疑心进一步加深之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