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话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原纳粹德国步兵上将蒂佩尔斯基希(1891-1957)写的一部全面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作。 作者曾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战争前夕升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长,1941年后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并曾代理集团军群司令,先后在东西两线作战。 19…
作者的话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初,出版社要我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的战事作一番不仅军事专家容易理解,而且任何一个关心此问题的人都看得明白的记述。当时我已想象到实现这种计划必然碰到的一切困难。诚然,西方已有不少值得重视的军事性和政治性书籍,其中大多是著名领导人的报告。 另外还出版了一些著作,…
战前事件和战争爆发·第一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走向战争 1938年秋天,德国人民无疑以满意的心情看待苏台德问题在慕尼黑会议上获得和平解决。会议结束后,张伯伦从慕尼黑街上经过,看见到处是沉浸在喜悦中的欢跃人群。 德国人民不想进行战争。他们只有一个炽烈的愿望。同欧洲各国人民和睦相处 ,但同 时要成为强者…
德国在欧洲势力范围的扩大·第二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德军统帅部的计划和德国武装力量的战略展开 1939年4月3日。德军最高统帅部印发了《关于武装力量一致准备战争》的训令,该训令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德国武装力量的任务是消灭波兰武装力量。 为此必须力争和准备进行突然袭击。关于进行隐…
德军在西线的胜利·第三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法国内部动荡加剧 当希特勒力图把对英法的战争进行到胜利结束时,法国内部却一直存在着不满情绪。自战争爆发以来,这种不满情绪笼罩了全国,并且有增无减。 俄芬战争只是暂时把公众的注意力从往后如何对德作战的问题上引开。 对战场上令人忧虑的“势均力敌…
势均力敌的战争·第四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胆怯的开端 打败法国后,希特勒认为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看来现在可以证明德国武装力量是不可战胜的了。假如英国人也确信这点,那么战争就打赢了。于是希特勒象波兰战局结束后那样,再次试图同英国谈判。7月19日,他在国会发表演说时声称,“现在,我觉得在良心上有责任向有理智的…
德国进攻苏联·第五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军事和政治准备 从1940年夏季开始,消灭苏联实力的主张已成为希特勒下一步战争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说,这个主张在它付诸实施之前很久就已经是希特勒战略的决定因素。促使他推迟对英国的坚决斗争,而首先消除后方的任何潜在威胁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
战争发展成世界大战·第六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日本人在远东的进攻 1941年11月底,德军各集团军已逼到莫斯科城下,德国外交部长11月25日在柏林断言,俄国人己遭到对战争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失败,他们由于缺乏训练有素的预备队和军用物资,已经永远不可能从失败中恢复元气,因此,从军事上说,丘吉尔的最后一个盟友…
转折·第七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早在1942年8月,英国人就估计希特勒军队可能越过高加索山,向中东大举进攻。他们认为德军和意军坦克能够在非洲经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挺进巴勒斯坦,从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 译者注:即南斯波拉泽斯群岛。 ] 和克里特岛入侵叙利亚,而在东线,则能经高加索入侵伊朗。 由于莫斯科一…
争夺德国和日本接近地·第八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夺取西西里岛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夺取北非后即在西西里岛登陆。在做出这一决定之前,曾进行过激烈争论。罗斯福的军事顾问们坚持在法国登陆,尽快在欧洲实施主要突击。 他们认为任何其他战役都会不适当地偏离基本目标和牵制兵力,这种牵制同他…
1944年对欧洲大陆的入侵·第九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西方国家的准备 美国人参加战争后,原则上决定首先打败德国,而把对日决战推迟到欧洲战争取得胜利之后。英国人完全同意这样的次序,虽然他们(特别是丘吉尔)对美国人在法国实施登陆,消灭德国武装力量的计划是否可行深感怀疑。丘吉尔认为在法国登陆是极难成功,无论如…
1944年夏季德军东线的崩溃·第十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俄军完成以夺取克里木半岛告终的春季攻势后,东线德军尽管受到了更大的削弱,但仍扼守着绵亘的正面。“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第6、第8集团军及编进其中的罗马尼亚部队负责掩护多瑙河下游及巴尔干半岛的接近地。 德军在这里的防线沿德涅斯特河下游并经雅西向喀尔…
对德空中战争·第十一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在希特勒的影响下,德国空军的发展道路从战争一开始就与陆军和海军的发展道路迥然不同。在陆军中,大兵团的数目常常大幅度增加。此外,在陆、海军两个军种中,主要兵器(坦克和潜艇)的产量从一开始就超过预计损失数,还为进一步完善这些兵器和研制新的武器进行了有条不紊的工作。而空军却只在法…
保卫帝国·第十二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在希特勒的影响下,德国空军的发展道路从战争一开始就与陆军和海军的发展道路迥然不同。在陆军中,大兵团的数目常常大幅度增加。此外,在陆、海军两个军种中,主要兵器(坦克和潜艇)的产量从一开始就超过预计损失数,还为进一步完善这些兵器和研制新的武器进行了有条不紊的工作。而空军却只在法国战…
东亚战争结束·第十三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菲律宾回到同盟国手里 1944年9月,美国人从东面和南面逼近了菲律宾,已经可以着手夺取该群岛了。起初,日本人对他们的抵抗很猛烈,致使他们打算采取谨慎的战术,只在强大的陆基歼击航空兵活动范围内行动。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使菲律宾群岛中最南面的棉兰老岛成…
结束语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六年了,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际上都没有结束。它已由“热战”变成了“冷战”,而“热战”也还不时发生。胜利者当初曾为和平而拼搏,并许下了实现和平的诺言。但现在人们却必须寻找新的术语来表述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状况,仅这一事实就可 证明,这些胜利者给世界带…
大事记 作者:蒂佩尔斯基希 ·德国 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德国)》 出自————《战争通史》 1938年 9月 30日 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缔结关于把苏台德州移交德国的慕尼黑协定。 1939年 3月 15日 德军占领捷克和摩拉维亚。 16日 对捷克和摩拉维亚实行保护。 斯洛伐克宣布独立,受德国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