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Winston S.Churchill THE WORLD CRISIS 1915 根据Charles Scribner’s Sons,New York 1949年版译出。 1915年是一战的第二阶段。法英发动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
西线的僵局·第十八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对于协约国目标及整个世界来说,1915年注定是个灾难深重的年头。当时,战火虽已熊熊,但尚未失控;坐失控制战火之良机,这是1915年铸成的大错。自此,战火四处漫延,直至燃尽方息。自此,事态的发展已大大逸出人们意识选择的范围。政府与个人全都遵顺这场悲…
坦克与烟幕弹的起源·第十九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战争初期海上与陆上均形成僵局,这里既有战略原因,也有同等重要的机械原因。由于水雷与鱼雷的威胁,最强大的舰队也丧失了攻击能力。由于使用了机枪,最强大的陆军也无法推进。军舰在进入攻击阵地时被水下爆炸击沉,士兵在进攻时被连续的子弹射倒。这就是造…
选择·第二十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新年降临时海军部正面临风雨欲来、变幻莫测的局面。我们见到海军中将贝利怎样调离大舰队,奉命前去指挥在诺尔的第五战列中队,这个中队怎样成为一支特训炮击舰队的核心,其目的是期望发展海军攻击的手段 。 中将从北方回来,把他从原来指挥“无畏”级战…
多格滩战斗·第二十一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1月中旬,在政府上层的秘密圈子里表现出对海上形势的不安。约翰·杰利科爵士在他的书中描述,在这关键时刻,他认为大舰队的情况特别虚弱。在他写给第一海军大臣的信中充满了令人不安的计算出来数字,这些数字表示发生大战时英、德两国海军的相对力量。他说英国的…
再次思考和最后决定·第二十二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直到1月20日前后,大家似乎一致同意海军对达达尼尔海峡采取军事行动。陆军部、外交部和海军部的代表们似乎有同样有决心。战时会议已做出决定。这个决定确实并不是最终的或不可更改的决定。它只是授权海军部审察自己的资源和制订方案。 …
陆军进攻的起因·第二十三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截至此时,关于达达尼尔行动,战时会议和海军部都毫无疑问地接受了这么一个前提,即陆军将不参与进攻土耳其的战争。基奇纳勋爵在1月2日写给我的第一封信中说:“我们没有军队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在几个月内我们不准备大干。 ” 在1…
外围堡垒的攻克和希腊的第二次提议·第二十四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2月19日上午10点差9分,集聚在达达尼尔海峡的英国和法国舰队开始炮轰外围堡垒。 [ 原注:见本书第534页(第37章06.)。土耳其战场图也有帮助。 ] 这些堡垒共计4个,配备了19门主炮。除了4门之外,所有其他炮都是老…
新的决心·第二十五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当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达达尼尔海峡时,当许多意义深远的反应在整个战场上出现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海军作战行动开始动摇和失去活力。从3月3日起卡登中将的进攻步调不断放慢。天气经常不利于远程炮击,我们的早期水上飞机不但数量不多,而且效率不…
3月18日·第二十六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3月18日上午,协约国舰队全体出动进攻狭窄段。 德·罗贝克中将的计划是同时制服守卫狭窄段的堡垒和保护雷区的炮群。指派10艘战列舰执行进攻任务,6艘战列舰每隔4个小时轮班替换她们。进攻开始由4艘现代战舰进行远程炮轰。当部分堡垒被遏制后,法国中…
德·罗贝克中将改变计划·第二十七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达达尼尔海峡发生了什么事情?陆军已经抵达。从陆军可以启程的最早时刻起,海军部就将全部军队准时运抵集结地点。伊恩·汉密尔顿爵士:是在海军进攻狭窄段的前夕到达达达尼尔海峡的,他从“费顿号”的舰桥上目睹了进攻的最后景象。 战…
德国潜艇的首次失败·第二十八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叙述历史的要领是按年代顺序。然而,倘若众多事件同时发生,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将它们选择分类。 有一些事件必须先放在一边,等到主要事件交代完毕再叙述;另一事件则可用插入的手法,在一般叙述之外提前交代 。 前面几章描述了达达…
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第二十九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4月是在痛苦和恼人的悬念中度过的。伊恩·汉密尔顿爵士的部队在亚历山大整顿;德·罗贝克中将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登陆的准备工作上。土耳其人在不断地集中、组织和加强。意大利和巴尔干国家战战兢兢地保持平衡。我们与美国的关系极为微妙。俄国的前方和后…
海滩战役·第三十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加利波利半岛伸入爱琴海52英里,其最宽处有12英里。 [ 原注:见原书第508页后插页,安扎克和苏夫拉海湾图,亦见原书第549页土耳其战场图。 ] 但是它的脚踝,即与大陆相连的地峡,在布莱尔村附近只有3.5英里;位于西南端迈多斯对面的脖颈处,宽度也…
登陆之后·第三十一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尽管陆军事实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但伟大的登陆事件继续在整个欧洲产生影响。 意大利、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想当然地认为,现在协约国大军确已登岸,他们可以而且也会得到从海上来的增援,直到摧毁土耳其的抵抗。意大利人想要 参战的势头一如既往…
政府的垮台·第三十二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5月14日召开的战时会议火药味十足。我们面临的事实是:伊恩·汉密尔顿爵士的部队在加利波利半岛上寸步难行,他们已陷入危险境地,要增援他们困难重重,要撤出他们更是难上加难。舰队已失去作用。费希尔勋爵坚持要撤回“伊丽莎白女王号”;德国的潜…
山雨欲来·第三十三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新政府在5月26日首次召开会议。从一开始它作为进行战争的工具就显露出诸多缺陷。原来的大臣为其政敌让出位置,这样做不是由于功勋,而是迫于压力。新大臣们则对其前任的工作怀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假如他们以前就一直负责这些工作,他们毫无疑问也会犯 下稍…
苏夫拉湾战役·第三十四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回顾英国陆军漫长而多变的历史,其中最令人心碎的片断就是苏夫拉湾战役。眼见着就要取得辉煌战果,但转瞬间化成泡影,一些人表现得勇敢机智,另一些人却表现得庸庸碌碌,一些人竭尽全力,另一些人却麻木不仁,两个极端同时并存,战场上展示的噩运是我们历史上罕…
巴尔干诸国的毁灭·第三十五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巴尔干半岛上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就像是一群受压制要反抗的孩子。四百年来他们忍受着土耳其征服者的奴役。他们只是在最近这一百年里经过残酷斗争才恢复了自由。艰辛的经历锻造了他们的民族特性。宪法和王朝是由这些经历产生的。这些国家的民众生活贫穷、性格粗…
放弃达达尼尔海峡·第三十六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前一章所描述的事件直接导致了攻打达达尼尔海峡的行动计划的放弃。首先,德国与土耳其之间的即将开放的交通线,似乎能使土耳其人得到各类物资的大量供应,尤其是重型大炮和弹药。我们驻扎在加利波利半岛上的部队,他们的阵地无法局部撤离,因而遭受敌人炮火…
1915年的结果·第三十七 作者:温斯顿·斯潘塞·丘吉尔 ·英国 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915·第二》 出自————《战争通史》 01 达达尼尔战役临近尾声时我正在拉旺蒂附近的近卫步兵第一团第2营服役。我从内阁和总司令部的朋友那儿得到时局的进展情况的消息。在那个时候,与那些优秀的军人研究他们整顿军纪、陆军堑壕战中无与伦比的方法,以及在冬季的严酷条件和敌人的炮火下与他们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