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通史 – 第 10 页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闪电战·第八

闪电战·第八 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 出自————《喋血孟加拉》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一年三月七日,当蒂卡·汗作为指定的东巴基斯坦省督来到政治上动荡不安的东巴时,他集军法执行官和巴基斯坦东部军区总指挥两职于一身。军区下辖的部队数量是一个步兵师,在吉大港的一个训练机构以及附属的支援部队。巴基斯坦空军仅有一个以达卡机场为基地的佩刀式F-86E飞机中队。在吉大港有一个海军单位,但是…

西北战区·第九

西北战区·第九 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 出自————《喋血孟加拉》 出自————《战争通史》    第33军军长撒潘中将,除继续担负在锡金和不丹方向对付中国人的任务外,还负责这一地区的作战。他的军部设在西里古里。在这里他通过通讯工具足以控制两个战壕。在一九六五年印巴战争中,他担任师长,是一位照搬书本的将军,获得了过于谨慎的名声。    鉴于他的名声,陆军司令想仿照第四军的做法,把他的军部分成两…

北部战区·第十

北部战区·第十 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 出自————《喋血孟加拉》 出自————《战争通史》    北部地区像个马蹄,西边是汹涌的贾穆纳河,东边是梅格瓦河,底部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把北部地区分成两块,大约有三分之一在河的北面。有许多道路从印度通到这里,但所有这些干线都要经过横跨布拉马普特拉河的贾马尔普尔和迈门辛格两个交通枢纽。这条河的河面约有一千英尺宽。    从这两个交通枢…

向达卡进军·第十一

向达卡进军·第十一 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 出自————《喋血孟加拉》 出自————《战争通史》    十二月九日,萨格特·辛格已经进抵阿苏甘杰地区的梅格纳河,准备向达卡挺进。在阿苏甘杰地区,梅格纳河约宽四千码。通往达卡的全部道路都要经过该河。在阿苏甘杰,有一座长达二千九百五十英尺的桥,但两个桥孔已经被巴基斯坦军队在撤退时破坏。眼下没有为渡过这条河流所需的工兵力量,也不可能很快得到这种力量以保…

说明

说明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是新中国成立后,西藏、新疆边防部队在青藏高原进行的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反侵略战争,其军事及政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值得深入研究。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内部本)是经中央军委同意,由军事科学院、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和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合作编写的。其目的…

前言

前言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为促使中印边界问题求得公平合理的解决,在中印边境地区进行的正义战争。    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习惯上分为东、中、西三段: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至中国、印度、不丹三国交界处的底宛格里为东段,长约650公里;从…

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藏、新疆,埋下中印边境武装冲突的祸根·第一

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藏、新疆,埋下中印边境武装冲突的祸根·第一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西藏、新疆,妄图制造分裂    一、西藏、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古代为羌、戎地,唐、宋称吐蕃。早在公元前,藏族与中国汉族和其他民族就有了联系和交往。公元7世纪初,吐蕃第三十二…

尼赫鲁政府坚持扩张主义,使中即边界问题的解决陷入僵局·第二

尼赫鲁政府坚持扩张主义,使中即边界问题的解决陷入僵局·第二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印度政府全面继承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衣钵,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尼赫鲁大印度帝国的构想与印度政府的对华战略    17世纪英国殖民势力进入印度洋和亚洲地区后,由于这里远离英伦三岛,在蒸汽机时代,远距离输…

印度军队奉行“前进政策”,中国边防部队开展反“蚕食”斗争·第三

印度军队奉行“前进政策”,中国边防部队开展反“蚕食”斗争·第三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60年代初的形势和印度对华政策    一、60年代初的形势对印度对华政策的影响    1960年中印边界问题谈判后,中国一以贯之地主张维持边境现状和中印友好,决不诉诸武力,印度则反其道而行之,坚持武力改变边境现状,…

印军在中印边境发起全面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第四

印军在中印边境发起全面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第四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尼赫鲁政府加紧战争准备,发布向中印边境全面进攻的命令    尼赫鲁政府因其所推行的“前进政策”受阻,无理的领土要求不能实现,遂拒绝中国的和平谈判。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军事准备之后,公然发布向中国边境地区全面进攻的命令,挑起…

印军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再次反击·第五

印军发动新的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再次反击·第五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印度拒绝中国的和平建议扩大武装冲突,中国政府作出再次反击入侵印军的决定    一、尼赫鲁政府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在印军挑起大规模边境武装冲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并取得节节胜利之际,…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主动采取实际行动·第六

中国政府坚持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主动采取实际行动·第六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政府作出主动停火后撤的决定    一、自卫反击作战取得重大胜利,中国政府决定单方面主动停火后撤    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东西线的胜利,迅速地改变了战场上双方的态势。东线西藏边防部队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基本经验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基本经验 作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编写组·中国 出自————《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史》 出自————《战争通史》    在中印边境斗争和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从中印斗争全局出发,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指导中国边防部队取得了重大胜利,体现了高超的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艺术。中国西藏、新疆边防部队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方针、政…

译者的话

译者的话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少将是印度著名的“红鹰师”第四步兵师师长,他在1962年侵华战争的紧要关头,曾代理考尔将军任第四军军长,担任中印边界东段战争的前线指挥官。他亲身经历了战争的全过程,详细记录了从上级制定作战计划到各阶段战场的真实情况,掌握了有关战争的大量资料。他认为考尔将军所著的《没有讲过的故…

沿北部边境的纠纷·第一

沿北部边境的纠纷·第一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关于1962年东北边境特区(the North East Frontier Agency简称N.E.F.A,)的“溃败”,已经有很多的论著。但是其中许多是有倾向性的,或是使人误解的,很少是客观的和准确的记述。1962年的事件,在印度军事史上是不光荣的一页。但是,应该下令作一次彻底的而…

第四师在东北边境特区·第二

第四师在东北边境特区·第二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四步兵师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上,曾是一支身经百战的部队。在战后的许多年里,在旁遮普的大平原上,受过平原作战的训练;于1960年11月从旁遮普被调到提斯浦尔。它奉命担任保卫孟加拉邦的喜马拉雅边疆和东北边境特区的任务,以防中国的侵略。它所负责保卫的边境,从东部的缅…

扯冬事件·第三

扯冬事件·第三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9月8日下午,星期六,在塔库尔巴里种植园主俱乐部——离提斯浦尔约12英里,我同第七步兵旅旅长约翰·达尔维打了一场高尔夫球。达尔维是在他每年两个月的休假将要回家之前,从达旺下来的。他打完球后,就回到米萨马里去了;我留下来在俱乐部看电影。大约晚上8点钟的时候,电影放映了一个小时,我的师部一个参谋…

考尔将军接任·第四

考尔将军接任·第四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10月6日,当考尔将军到达吉米塘的时候,他随身带来一批新的参谋随员:他的参谋长、卡·卡·辛格准将,在他突然进入山区之后,像是饱经风霜的样子;马·阿·拉加瓦德准将,大英雄转轮奖章获得者,是考尔将军的主要工程参谋;奈尔准将,是炮兵旅长;桑吉瓦·拉奥中校,以前在德里作战处,和一个年青的装甲兵部…

中国第一次攻击——10月10日僧崇哨所·第五

中国第一次攻击——10月10日僧崇哨所·第五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床——10月10日——我从隐蔽所里爬出来,看看有什么动静。这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早晨。塔格拉山脊较高的山坡,被成片的阳光照亮了,但是我们在低处,当然还很暗,只有中午时分,我们山谷里的大片地方才有阳光。我看不见对面中国哨所有任何动静。好像那天早晨他们全…

德里拒绝我的脱离战斗计划·第六

德里拒绝我的脱离战斗计划·第六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我对于中国继续在各条战线上集结兵力非常担忧,但是我一直指望考尔以他那出名的善于说服人的才能和他对总理的影响,会使陆军总部发布命令执行我的“脱离战斗”计划——那就是说,从克节朗河后撤,并且在哈东山脊建立新的阵地。这样不仅具有战术上的意义,而且可以缓和僧崇事件所造成的紧张局势…

军区司令继续干涉·第七

军区司令继续干涉·第七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当我回到吉米塘,天已很晚,我发现来迎接我的是,从后方指挥部来的我的几位高级参谋官,他们碰巧从提斯浦尔飞来。莫伊特拉上校是我的高级军医官,他已来吉米塘一两天了,正在筹划从吉米塘到提斯浦尔快速撤运伤病员的问题。我们急需为战场伤病员准备房间。我确信,不用几天我们就要开始接收战场伤病员。卡尔…

塔格拉山脊下的中国进攻·第八

塔格拉山脊下的中国进攻·第八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10月20日早晨5点钟,我的勤务兵照例送一杯茶来,把我叫醒。外面天还漆黑而且冷得厉害。我在床上躺了几分钟,啜饮士兵给我冲的热糖茶,但是我的沉思突然被打断了。哈里·普拉卡希,我的副官,大约在5点半钟的时候,跑到我的房里来通知我:刚才接到兼则马尼来的报告说,该哨所受到沉重的攻击。我…

达旺的陷落·第九

达旺的陷落·第九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因为军区司令继续拒绝“接见”我,于是我决定自己采取主动,就自己力所能及来对中国作战。为此,我首先站在第四军军长的地位,对形势作了一次全面的估计——然后再以我作为师长的身份考虑问题。我听说第四军军部的高级工程参谋拉加瓦德准将,在卡尔茵不在的时候,一直坚守在达旺的堡垒,他现在达旺某地,而且事实…

准备色拉一战·第十

准备色拉一战·第十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由于增加了军长的职务,我是双肩挑了,我必须制定一个军的防御计划大纲,这一点,只是在我从努拉农去色拉的最后一段路上才想到的。    制定新计划的正常程序是,由我开始制定一个军的计划纲要,再下达到师,制定出第四师的计划,然后订出旅的计划。但是,我已不可能按照正常的程序办事了。我现在色拉…

向第四师告别·第十一

向第四师告别·第十一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我在色拉进行战斗的计划未被批准。当天(10月24日)下午5点钟,我接到军区司令的电话:“尼兰詹·普拉沙德,”他粗率无礼地说,“你过了一段惨痛的日子,阿南特·辛格·帕坦尼亚就来代替你,他即将前来接你的任。”就这样,他放下了电话。    我感到这一打击太沉重了。对待一个下级指挥官竟然如此刻…

中国宣布停火·第十二

中国宣布停火·第十二 作者:尼兰詹·普拉沙德 ·印度 出自————《达旺的陷落》 出自————《战争通史》    29日我飞回德里。到达帕拉姆机场之后,我乘出租汽车到尼札姆丁,我内弟索尼医生的住宅,他邀请我住在他家。    我们交谈到深夜。索尼愿意听有关第七旅的详细故事情节,第七旅如何调去克节朗河、它的作战计划和战斗进行的情况。我和他容易谈得来,我发现他对军队的规则、礼仪和作战安排方面的细微差别,…

序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中印边界争端是二十世纪中叶国际关系史上富于戏剧性的一段。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亚洲的两个伟大的新共和国,尽管政治性质不同,似乎已经走上和睦合作的道路,但后来却为了几块荒凉的、艰险的、没有什么价值的土地争吵起来,还打了一场短促而剧烈的边境战争。印度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由此一落千丈。同中国友好曾…

历史引言 帝国的界限

历史引言 帝国的界限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段    按照强权政治的逻辑,处于扩张时期的帝国,总是要向外扩张它们的边疆,直至遇到强大邻国的抵抗、或天险的阻挡、或是向前推进的动力消耗竭尽时,才会停顿下来。在十八和十九世纪,英国在印度就是这样地不断扩张它在这个半岛形的次大陆上的统治,一直扩张到喜马拉雅山这个大弧形。在那…

对撞的方针·第一

对撞的方针·第一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的地图表明麦克马洪线是我们的边界,不管地图不地图,这就是我们的边界。这个事实没有变,我们坚持这条边界,我们决不让任何人越过这条边界。 —— 尼赫鲁一九五O年于人民院    凡用语言、文字、符号、标志或其他方式,对印度的领土完整提出异议,足以或可能危害印度的利益,治安或安全者,将处…

前进政策·第二

前进政策·第二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过去以为这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建立一个哨所,我们也建立一个哨所。如此而已。 —— 某印度陆军军官    这是一种俄国左轮枪游戏。 [ 译者注:俄国左轮枪游戏是一种野蛮的赌博。赌博的用具是六响左轮手枪,其中有一个弹巢先已装好子弹,其余的五个弹巢则是空的。参加者手持该枪,转动左轮,然…

北京的观点·第三

北京的观点·第三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尼赫鲁是民族独立运动的叛徒,是破坏人民解放运动进展的恶棍,是帝国主义的忠实奴仆。 —— 一九四九年上海《世界知识》    尼赫鲁是一位中国的友人,一位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的反对者。 —— 一九五九年北京《人民日报》    尼赫鲁……骨子里是杀气腾腾。拒绝谈判的是尼赫鲁,下令…

边境战争·第四

边境战争·第四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以为印度这样一个在军事和经济方面远比中国软弱的国家,真的会妄想对中国发动军事进攻,进行侵略,那是完全不严肃的。 ——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六O年二月六日通知    许多文官政府对于本国的军事潜力究竟有多大,几乎是全然不了解的,对于他们所发动的战争在军事上应具备哪些条件又几乎是漠不…

停战以后·第五

停战以后·第五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从未进入中国的领土。即使在中国看来那是“有争议”的领土,难道他们就有理由发动一场战争吗?而在我们看来,那并不是有争议的领土,那是我们的领土。 —— 克里希纳·梅农    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

地图索引

地图索引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澳大利亚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中印边界争端反思

中印边界争端反思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英 出自————《印度对华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英国著名学者,曾在1959年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任《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目睹了印度对华战争的整个过程。1967年回国后,他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并于1970年出版了在国际上影响巨大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此后,马克斯韦尔仍…

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北越上空的战斗》一书是美国飞行人员叙述他们在北越上空的作战经历。内容比较具体,对研究越南战争期间的空战战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空军司令部军训部 一九八零年八月       作者:        保罗·伯比奇少校        伊莱·盖特夫少校        詹姆斯·霍罗曼少校        …

序言

序言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记载了美国在北越取得空中优势的经过。它从一九六四年美国空军实施第一次空中突击开始,至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出色完成“后卫”二号空中战役为止,整整持续了八年之久。在这期间,空军的使用是逐步增加的,人们称之为渐进主义。    “后卫”二号战役使美国在短短几天内获得了绝对空中优势。空军这一战役的完成,使B…

最后决战的前奏·第一

最后决战的前奏·第一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史蒂夫·里奇上尉是北卡罗来纳州里兹维尔人,在越南担任F-4“鬼怪”式飞机的飞行小队长。他所率领的四架飞机正在掩护离开河内附近目标的突击机群,向泰国皇家空军乌隆基地飞行。在近海担任警戒的EC-121雷达支援飞机通报F-4飞行员说,在他们上方有米格飞机。然而通报太迟了,F-4干扰机飞行…

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

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四年五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提议使用空中力量攻击北越目标,本来的意图,是要阻止北越对南越的军事入侵。然而到八月,由于北越鱼雷艇在东京湾袭击了美国的驱逐舰而使战争的直接目的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北越此举造成了美国对北越加强使用空中力量的客观形势。    对手——不断增强的北越…

“滚雷”战役·第三

“滚雷”战役·第三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五年三月~一九六五年十二月)    认真开始轰炸    一九六五年二月十二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个对北越为期八周的作战计划。该计划是通过国防部长呈交总统的。二月十三日,约翰逊总统批准了这一计划。这个计划的代号叫“滚雷”战役。    “滚雷”战役将是一个与南越政府共同实施的…

空中优势时期的来临·第四

空中优势时期的来临·第四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敌对双方的作战能力    如前所述,在“滚雷”战役最初几个阶段,为对付威胁自己空中优势的北越防空力量,美国增强了自己的部队,改变和发展了自己的战术。但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停火的一个月内出现了很多情况,需要美国急剧改变自己对空中优势的处置态度。美国为了表明和谈诚意,停止了空军对北越…

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后卫”一号战役·第五

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后卫”一号战役·第五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二年春,北越在非军事区增加了活动,因此,尼克松总统告诫北越人说,美国决不能听任北越进攻而不作出反应。他着重提到,要动用军事力量攻击北越的军事目标。他在四月三十日的谈话中说,北越人如果继续在南方发动进攻,他们就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总统确信他能够只限于袭击北…

“后卫”二号战役和战争结束的和平谈判·第六

“后卫”二号战役和战争结束的和平谈判·第六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北越人宣布说,他们就九项和平提案已与美国达成协议。基辛格博士同意这个以北越在六十天内释放美国战俘作为交换条件而从南越撤出全部美军的提案,并否认他已同意北越人所宣布的十月三十一日为签署协议的最后期限。尽管如此,还是向全国宣布说:“我们相信…

序幕

序幕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当你小寐时,我曾静坐床边守候着你,听见你梦中的呓语,讲的都是关于惨烈的故事…… ——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这是一个关于时间和回忆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5年,对美国而言,这是一个面临世代交替冲击的特殊年份。在当时,我们的生活在许多方面都起…

炽热的战斗·第一

炽热的战斗·第一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你无法选择你的战场,因为上帝会替你决定;但是你插下军旗的所在,也正是你效命沙场为国捐躯的地方。 ——史蒂芬·克恩:《军旗》    在第三连连长鲍勃·爱德华上尉那个狭小而血腥的指挥所里,挤满了伤患和尸体。25岁,来自西弗吉尼亚州的霍斯特勒中士…

冲突的根源·第二

冲突的根源·第二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在我看来,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次战争在爆发之前,交战双方对防止大动干戈毫无办法。 ——尤利西斯·S.格兰特将军    1965年秋季在德浪河谷所进行的一个月时间的部队调动、进攻、撤退、诱敌、设陷、伏击和血腥屠杀,是越南战争的真正开端,在此期间,…

准备战争·第三

准备战争·第三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战士们,鼓足勇气,紧握军刀!   战士们,鼓足勇气,跟我前进!   高呼“加利·欧文”,   让你们青史留名。 ——无名氏1965年于越南    对目标地区实施攻击之前,我和马特·狄龙上尉乘直升机在高空进行了短暂的侦察飞行,选择合适的着陆区,…

可怕的敌人·第四

可怕的敌人·第四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控制中央高地者得南越。 ——越南军事格言    中央高地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区,其沿海地区人口稠密,有白色沙滩、平坦的稻田和纵横的沟渠。高地的中部是丘陵地带,地形高低起伏,山脚下总有溪流经过。再向西去就进入600~900米高的内陆山区,法…

进入谷地·第五

进入谷地·第五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骑兵的最大乐趣在于远赴疆场,驰骋在旷野,淋浴在清净的空气中,远离那些该死的权力中心,布福德……指挥官不在场使他感到快意,他感到一种宁静,心中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自由感。 ——迈克安·沙拉:《夺命天使》    星期天(11月14日)清晨4点30分,…

开始战斗·第六

开始战斗·第六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初次上火线的你想屈身躲避,   不要看或留意中弹挂彩的那个士兵,   幸你还活著,相信你的好运气,   要像个士兵,勇赴你的前线。 ——鲁德杨德·吉卜林:《年轻的英国士兵》    下午12点20分。二连连长约翰·赫伦用无线电指示他手下的4个排…

短兵相接·第七

短兵相接·第七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如果你的军官已死,士官们脸色发白,   记住,临阵脱逃等于毁灭;   因此你要散开队形,卧倒在地,耐心坚定,      像一个士兵一样等待支援。 ——鲁德扬德·吉卜林:《年轻的英国士兵》 第七骑兵团第一营为救生而战    罗伯特·E.塔夫特中…

战斗风暴·第八

战斗风暴·第八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军队所经营的最宝贵的商品是每名士兵,而士兵是我们战斗部队的心脏和灵魂。 ——J.洛顿·柯林斯将军    我们向朱邦山脚下这块空地实施大胆的直升机攻击的本来意图是为了找到敌人,现在看来,我们显然达到了目的,而且结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个星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