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通史 – 第 11 页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空中好汉·第九

空中好汉·第九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我深知,不管我在哪里,你都会想到我,如果我陷入逆境,你只要活着就会前来相助。 ——威廉·蒂卡姆瑟·雷曼将军致尤利西斯·S.格兰特的信    在20个月的空中机动作战训练期间,步兵部队跟他们的搭乘部队——休伊直升机的飞行员和机组人员——之间凝成…

上刺刀·第十

上刺刀·第十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的原则只有三条:胆识、胆识和胆识! ——乔治·巴顿将军    最早着陆的一连和二连到此时为止已经激战了两个多钟头,遭受了很多伤亡,尤其是士官和无线电操作员死伤最多,他们的弹药已经打掉了一大半。两个连长托尼·纳德尔和约翰·赫伦需要时间向后方运…

夜幕降临·第十一

夜幕降临·第十一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要是我们注定该战死在战场上,    那我们替祖国招来的损失也够大了;    要是我们能够生还,    那么人越少,光荣就越大。 ——《亨利四世》第四幕第三场    下午震天动地的激战渐渐变成零星的枪声。着陆区已经为过夜作好了部署,榴弹炮和…

拂晓进攻·第十二

拂晓进攻·第十二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一位英勇无畏的上尉犹如勇气的树根,士兵的勇敢是勇气的树枝,勇气之枝出于勇气之根。 ——菲利浦·西德尼勋爵    11月15日(星期一)早晨6点20分,在黎明前的暗光下,营作战官马特·狄龙上尉跪在地上,双手在其背包里翻找煮热巧克力的材料。我站…

友军误击·第十三

友军误击·第十三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只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觉得战争充满了乐趣。 ——伊拉兹莫斯(1466-1536)    步枪手亚瑟·维拉身负重伤,瘫倒在尼尔·克罗杰中尉尸体旁边的地上。然而他的苦难才刚刚开始。他回忆说:“到处都是敌人,有三四分钟,至少有两三百个敌人在我…

营救陷敌之排·第十四

营救陷敌之排·第十四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是勇气掩盖着的恐惧。 ——威廉·C.威斯特摩兰将军    11月15日,星期一。快到中午了。再次出去营救被敌人围困的那个排的时候到了。这次出击我们用了三个连的兵力。尽管我营官兵想亲手把陷入敌人包围的战友营救回环形阵地,但是常识使我决…

夜战勇士·第十五

夜战勇士·第十五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如今这里有很多小伙子把战争视为尽是荣耀,但是,孩子们,战争是十足的地狱。 ——威廉·蒂卡姆瑟·雷曼    第七骑兵团二营二连的连长迈龙·P.迪杜里克上尉强烈地预感到这天夜里敌人会大举攻击他和他的部下,因为他这个连现在守卫着原来我营三连的阵地…

清理战场·第十六

清理战场·第十六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除了败仗以外没有任何东西像胜仗那样便人伤感。 ——威灵顿公爵1815年发自滑铁卢的一份战报    在我们胡乱射击的“疯狂的一分钟”时间里,我们清理了环形防线以外的区域。现在我下令清理防线以内的区域。上午7点46分,营预备队侦察排和三连的幸存…

战斗没有结束·第十七

战斗没有结束·第十七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在美国,没有为国家打过仗的人就不晓得他们是多么轻易地得到了美国公民的资格。 ——迪安·布赖利斯:《南越的面目》    “法尔肯”着陆区在“X光”着陆区以东仅8公里,航程很短,可以迅速抵达。当我们在炮群中降落的时候,我看到70米远处我的一…

在阳光下“散步”·第十八

在阳光下“散步”·第十八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得到的是口头命令:到这里去。手指朝地图上指一指。我们就像在朝鲜一样,接到命令就出发。” ——罗伯特·A.麦克代德上校    把它叫做命该如此吧,或者把它叫做重蹈我们第七骑兵团前任指挥官卡斯特的覆辙。但是不管你把这次行动叫做…

弹丸地狱·第十九

弹丸地狱·第十九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是罪恶。问一问步兵,问一问阵亡者。 ——欧内斯特·海明威    北越当时的战场指挥官是阮友安中校,他一直观察着美国人撤离“X光”地区的整个过程。他和他的主要下级指挥官第六十六团的团长罗玉州中校的心目中只有一个念头:即武元甲将军的格言“初…

高草丛里的死亡·第二十

高草丛里的死亡·第二十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我没有想到会在今天丧命。 ——法国元帅蒂雷纳1675年在索尔兹巴赫之战时的遗言    北越的战场指挥官阮友安对1965年11月17日下午在通往“阿尔巴尼”着陆区那条小道上所发生的血腥战斗记忆犹新:“我手下的官兵向我报告说战斗很残酷。我…

脱险·第二十一

脱险·第二十一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一个从来没有遇到过危险的人是无法证明自己的勇气的。 ——弗朗索瓦(洛希福柯公爵):《格言》    这场沿着通往“阿尔巴尼”着陆区空地的小道进行的战斗速度快、形势变幻莫测,而且缺乏得力的指挥者。军官们不是身亡,就是负伤,或者跟部下分隔开来。面对…

没有尽头的黑夜·第二十二

没有尽头的黑夜·第二十二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只要士兵们——勇士们——决心守住,任何危险的地方都能守得住。 ——约翰·F.肯尼迪    迈龙·迪杜里克上尉指挥的二连的士兵再次由布鲁斯·克兰德尔少校手下的攻击直升机送向战场。在飞行编队的一架休伊直升机的前排座位上坐着的是正驾驶飞行…

士官和鬼魂·第二十三

士官和鬼魂·第二十三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有优秀的下士和中士,一些优秀的中尉和上尉,而那些人比良将更加重要。 ——威廉·蒂卡姆瑟·雪曼    每次战斗中都有默默无闻的英雄,在通往“阿尔巴尼”空地的小径上发生的激战也不例外。11月18日半夜过后,这场战争的两位英雄相遇。第…

热血铸就的勋章·第二十四

热血铸就的勋章·第二十四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在战争中,真相是第一个牺牲品。 ——埃斯库罗斯    11月18日傍晚,迪克·诺尔斯准将在第二军指挥部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有许多记者包围了他的指挥部,要求了解发生在“阿尔巴尼”着陆区的事情的真相。从战场上传来的消息说,美军的一个营在…

亲人的思念·第二十五

亲人的思念·第二十五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只有死者看到过战争的结束。 ——柏拉图    德浪河谷地的枪炮声终于静了下来。流血死亡已经结束,但是痛苦才刚刚开始。第一骑兵师的官兵尽了自己的义务。陆军的野战陈尸所里摆满了士兵的尸体,共计230具,都用他们的绿色橡胶雨衣包裹着。240多…

反省与看法·第二十六

反省与看法·第二十六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敌人不得不旷日废时地打下去。但是在另一方面,敌人并不具备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和政治手段…… ——武元甲    1965年年终华盛顿和河内都吸取了教训,作出了一些政治决定。这些教训和决定的直接根源是德浪河谷地越美两支顽…

尾声

尾声 作者:哈罗德·G.穆尔 ·美国          约瑟夫·盖洛威 ·美国 出自————《我们年轻时曾经是战士》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是少数几个人,幸运的少数几个人,我们,是一支兄弟的队伍。   因为,今天他跟我一起流着血,他就是我的好兄弟。 ——莎士比亚:《亨利五世》第四幕第三场    数字容易忘记,但是我们怎么能忘记那些过早离开人世的年轻人的面孔和声音呢?在1965年10月…

前言

前言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这是一本我一直不打算写的书。   虽然二十多年来不断有人要求我把我关于越南问题的观点公布于众,但我担心这么做有自我标榜、自我辩解和损害他人之嫌疑(这是我想竭力避免的)。我犹豫不决的另 一个原因也许是一个人很难面对自己的错误。但是,某些事情改变了我的态度和意愿。 我不是在迎合人们了解我…

走向华盛顿的历程 (一九一六年六月九日至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第一

走向华盛顿的历程 (一九一六年六月九日至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日)·第一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大道在林间一分为二,我踏上了那条暂短之途,不同的结局竟由此产生了。 —— 罗伯特·弗罗斯特:《意外之途》。   约翰·F·肯尼迪就职的次日,是我一生中最感自豪的时刻。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 一日下午四时整,与其他九位被任命的…

早期的岁月 (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九日至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二

早期的岁月 (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九日至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二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洞察秋毫,于伊始之际即至关重要,认不清萌芽时期的隐患,就无法应付成熟之后的灾祸。 —— 蒙田:《品文集》。   事物最初的出现总是那么微不足道,我与越南所结的不解之缘最初也是这样。约翰 ·F·肯尼迪接任总统之际,一场日渐蔓…

一九六三年的寒秋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第三

一九六三年的寒秋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四日至十一月二十二日)·第三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整个夏天,佛教僧侣与南越政府之间的对抗一直处于暗中积蓄的状态中,八月二十 一日,政府突然采取镇压行动。在吴庭艳的批准之下,吴庭儒命令一支精锐的部队于凌 晨时分袭击了佛教的寺院。他们击碎了阻挡他们前进的大门,殴打那些企图抵抗…

过渡时期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第四

过渡时期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一九六四年七月二十九日)·第四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过渡通常会导致不确定、困惑和错误,在约翰·F·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后的六个 月中,这一点表现得出。一大堆没有答案的疑问和无从下手的棘手问题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林登·B·约翰逊总统的头上。在处理越南的问题上,他表现出与前任截然不…

东京湾决议 (一九六四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七日)·第五

东京湾决议 (一九六四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七日)·第五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距离在越南宣战最近的一次事件是一九六四年八月的东京湾决议。影响这项决议的客观环境在人们中间引起了激烈争论,并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一九六四年八月之前,美国人民对越南的事态发展极少给予关注,战争似乎极为遥 远。东京湾改变了这种状况。…

一九六四年的选举及其后果 (一九六四年八月八日至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七日)·第六

一九六四年的选举及其后果 (一九六四年八月八日至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七日)·第六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有许多人认为,林登·B·约翰逊总统推迟就越南问题做出决定是因为他想全 力赢得一九六四年的总统的选举。有些人甚至断言他出于政治考虑而隐瞒了大规模扩大 战争的意图——他想使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

决定扩大战争(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八日)·第七

决定扩大战争(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八日至七月二十八日)·第七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提交“岔路口”备忘录后的六个月是美国介入印度支那的三十年中最严峻的一 个阶段。从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到七月二十八日,林登·B·约翰逊总统遇到了我 们在备忘录中提出的问题,做出了最终抉择,使美国走上了大规模军事干预越南事务的…

圣诞节暂停轰炸——一次未成功的和谈尝试(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日)·第八

圣诞节暂停轰炸——一次未成功的和谈尝试(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日)·第八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我听人讲到结果和后果的不同:结果是我们预期的,后果是我们所得到的。这一点 非常适用于一九六五年夏季和秋季我们关于越南问题的预测。现实与预期大相径庭。当 我们开始执行大量增派美军赴越南的计划时,我…

麻烦越来越大(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一日至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九日)·第九

麻烦越来越大(一九六六年一月三十一日至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九日)·第九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在我开始写这一章 时,致力于研究越南战争已十余年的历史学家乔治·C·赫林出 版了一本书。他写道:   一九六五年十二月暂停轰炸结束以后,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的影响开始减弱。这位国防部长推动了停火计划和和谈建议,总统虽…

疏远和离任(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日至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九日)·第十

疏远和离任(一九六七年五月二十日至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九日)·第十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九日我给总统的备忘录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它使政府中本来就 已十分尖锐的对立更加白热化。它导致了紧张而苛刻的参议院听证会,使我陷入与参谋 长联席会议对立的僵局,同时引发了参谋长们将全体辞职的传闻。它推进了我与…

越南的教训·第十一

越南的教训·第十一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我对越南事务的卷入在我离开白宫东厅那天就结束了。 当然,战争又继续了另一个七年。当一九七三年美国最终离开南越时,我们失去了 五万八千名男人和女人,我们的经济由于多年沉重和不适宜的战争支出受到了严重损害, 我们社会的政治统一遭到破坏,几十年都不会恢复。    这样高的代…

附录·六十年代的核战危险及其对二十一世纪的借鉴意义

附录·六十年代的核战危险及其对二十一世纪的借鉴意义 作者: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美国 出自————《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以及所有其他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居民,继续生活在核破坏的风险之中。今天, 美国的战争计划与六十年代一样,规定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核武器。 但一般的美国公民并未意识到这一事实。毫无疑问,在一九九二年布什总统与叶利 钦宣布已就大量削减美…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越南战争开战伊始在美国就备受争议。这部饶有兴味的历史著作清晰地讲述了美国为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就卷入亚洲中南半岛事务,并且深刻探究了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运动在亚洲蔓延的种种复杂动机,书中向我们揭示了几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艾森豪威尔总统在1954年决定向南越提供援助,而在1965年约翰逊总统却下令发动战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作者简介    莫里斯·艾泽曼:罗彻斯特大学历史学硕士和博士,汉密尔顿学院的历史学术教授,专门研究20世纪美国历史和劳工史。艾泽曼1997年获得了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富布莱特法案基金杰出讲师的荣誉,还获得了大量其他的荣誉、奖项及学术基金。他著有几十篇论文、评论,合著书10本,其中包括非裔美国人历史丛书中的《…

出版说明

出版说明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作为人类文明进程的一部分,却是人类文明史的非常态;战争史透出的也不单单是战争本身,其间穿插着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政治背景和人性关系。20世纪以来,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几乎都与美国有关,而发展至今的美国亦堪称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研究美国的战争历史,了解美国对战争的看法有助于人们了解当下世界…

前言

前言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1995年在他的《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一书中写道,“战争产生它们自己的动力,并且遵循战争结果不可预料的规律。”作为约翰·F.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两任总统的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参与了将美国拖入越南战争的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并与越南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于有…

美国与越南:错过的诸多良机·第一

美国与越南:错过的诸多良机·第一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45年9月2日午后,五十多万越南人聚集在河内巴亭公园的中心广场上,一位留着一绺胡须、身形瘦削的越南人站在人群面前的检阅台上。此时距离“二战”结束没有几天。越南,这个19世纪以来一直受法国殖民统治的国家,在“二战”中又遭到了日本人的侵占。随着日本的投降,除了部分越南人打算拥护的…

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的背景·第二

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的背景·第二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越南,面积约为12.7万平方英里(相当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面积) [ 编者注:本书中所有“计量单位”保留了原文的英制计量单位。 ] ,呈“S”形由北向南弯弯曲曲延伸于东南亚的东海岸。北部的红河和南部的湄公河在各自的入海口呈扇形展开,冲积而成了两个肥沃的三角洲。一个狭窄的近海平原伸向海…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1954~1961·第三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1954~1961·第三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71年,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原因的秘密的政府研究报告。这份通常被叫做《国防部文件集》的研究报告是按照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的命令撰写于1967年。这份文件只印了15份。当时,这份材料是不准公开的,而且如果不是一位名叫丹尼尔·埃…

肯尼迪的战争:1961~1963·第四

肯尼迪的战争:1961~1963·第四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约翰·F.肯尼迪总统从未明确地作出派遣美国军队介入越南战争的决定,但美国还是越来越深地卷入了这场冲突。他希望,通过派出规模有限的军事顾问以及数量有限的武器装备能够扭转南越反共运动的败势。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越共一年比一年强大,一年比一年活跃。相反…

约翰逊的战争:1963~1964·第五

约翰逊的战争:1963~1964·第五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越南战争不同于其他的美国战争。在其他的战争中,和平与战争具有明确的分水岭:比如说,南方同盟向联邦控制下的萨姆特要塞发动进攻标志着美国内战的爆发,而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多数美国战争都按照宪法规定由国会正式宣战。朝鲜战争是美国参加的第一场未…

骑虎难下:1964~1965·第六

骑虎难下:1964~1965·第六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在“东京湾事件”结束后的一个时期里,美国军政领导人秘密地把美国拖入了这场正在扩大的印度支那战争。他们的战争方案包括一项有计划有步骤地轰炸北越的行动。1964年8月中旬,威廉·邦迪制定了一份旨在逐步升级战争并最终于1965年初轰炸北越的作战计划。实际上,“东京湾决议案”的设计人也…

越南战争中的美国步兵·第七

越南战争中的美国步兵·第七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在历次美国战争中,那些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而浴血奋战的人们都会获得新的名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法国参战的美国远征部队的士兵们被称为“美国兵”(dougboys)。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美国士兵被称为“美国大兵”(Cls)。越南战争也不例外,所有参战的陆军和…

地面战争:1965~1967·第八

地面战争:1965~1967·第八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65年春天的时候,美国支持的西贡政府及其在南越的反共战争举步维艰。在吴庭艳被杀后的一年半里,军事强力人物在权力场中像走马灯似的不断登台,但谁也没赢得国民的支持。他们都不能集合起南越军队有效地抵抗越共游击队和北越正规军在乡村组成的越来越强大的武装联盟。林登·约翰逊的顾问们警告…

空中战争·第九

空中战争·第九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队从未相信过他们能够在地面作战中掌握主动。即便在“被安抚的”村庄里,也可能居住着一些同情越共的村民,他们向越共人员报告美军的行动,甚至帮助越共挖陷阱、埋饵雷。丛林和山坡可能已布满了敌人的地下隧道和掩体。天黑之后,即使沿着和平观察路线行走,也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美军却牢牢…

大后方:辩论与抗议·第十

大后方:辩论与抗议·第十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越南战争并不是第一起在美国国内引起分歧和抗议的战争。1812年战争在新英格兰 [ 译者注:指美国东北部的一地区,包括缅因、佛蒙特、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得岛、康涅狄格等六个州 ] 就非常不得人心,以至于该地区的一些州在战争结束前曾考虑脱离联邦。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超验主义运动代表人…

春节攻势·第十一

春节攻势·第十一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67年11月,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越南-华盛顿之旅。此时,他对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充满信心。他一下飞机就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我在越南的四年中,从未像现在这样备受鼓舞。我们正在取得真正的进展。”第二天,他告诉记者“美国将在两年内分阶段地(逐步)结束在…

尼克松的战争:1969~1973·第十二

尼克松的战争:1969~1973·第十二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民主党被赶出了白宫,而共和党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白宫。但是,战争却在继续。理查德·尼克松是25年内第五位要面对越南问题的美国总统。他把1968年的竞选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公众对约翰逊总统越南政策的厌恶,但是他对于公众希望他做什么却并不清楚。尽管民意测验表明许多美国人认为美…

战争结束·第十三

战争结束·第十三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理查德·尼克松把美国在南越的目标定为获得“体面的和平”。实际上,这恰恰意味着他故意模糊战争的目的。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尼克松谈论较多的是确保释放美国战俘,而不是南越的未来。1972年1月底在巴黎签署的《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对美国来说算是一个保全面子的办法。有了这个协定,美国就可以在…

地图索引

地图索引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中印边界争端反思

中印边界争端反思 作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英 出自————《中印边界争端反思》 出自————《战争通史》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英国著名学者,曾在1959年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任《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目睹了印度对华战争的整个过程。1967年回国后,他进入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并于1970年出版了在国际上影响巨大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此后,马克斯韦…

说明

说明 作者:金阳明 ·韩国 出自————《韩国战争史》 出自————《战争通史》    《韩国战争史》系南朝鲜伪陆军士官学校金阳明著,一九七六年七月由南朝鲜“日新社”出版。南朝鲜伪陆军士官学校把它作为战史教材。此书是作者根据南朝鲜伪军军史和战史档案、美陆海空军战史和杜鲁门、麦克阿瑟等人的回忆录以及其它公开和非公开的有关资料编写的,经南朝鲜伪陆军士官学校校长等人审查定稿。其内容极其反动,但对研究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