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通史 – 第 14 页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没有使麦克阿瑟司令部改变计划,但至少在华盛顿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政策的讨论。11月8日,应国务院的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与麦克阿瑟讨论朝鲜局势,言外之意就是要这位将军放弃原来的计划,由进攻转为防御。    虽然麦克阿瑟在11月7日的电报中承认,“强大的中共军队介…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远东司令部和华盛顿当局都不愿承认,但联合国军所面对的却是一支数量庞大而又很卓越的军队。北京一直把这支部队中的军人叫做志愿军,显然是因为双方都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地区性冲突,始终想维持这一荒诞的说法。事实上这些军人都是正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员,随部队部署在朝鲜。这支部队的前…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身在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朝鲜境内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士兵已作好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验。第8集团军因补给困难而受阻,麦克阿瑟便批准它把进攻的日期从11月15日推迟到11月24日。然而在第10军的战区内,部队一直在推进,其中海军陆战队进展缓慢,而南朝鲜军和第…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4日早上,联合国军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沿清川江西段正式展开。这次进攻在开始前就落下了讽刺性的名声。说起来,这与麦克阿瑟在战前飞到鸭绿江上空视察前线有关。他在旅途期间无意中对记者说,他希望在圣诞节前让部队班师回家。遗憾的是,这种看法根本不现实,记者们对此也一清…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在长津水库附近的第10军前线,形势极为严重。部署在东北大部分防区内的南朝鲜部队以及美军第3师和第7师的大部分部队不在中共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迅速撤到海边的安全地带。但第1海军陆战师的多数部队和第7师属下的一些部队却被困在长津水库旁海拔4000英尺的高地上。由于安全通…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部署在长津水库东侧的第7师与驻扎在水库西侧的海军陆战队虽然相距很近,但无论从战术上还是从下碣隅里的战事上讲,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干,而且也不在通往古土里的主补给线上。尽管他们同时参战,但两军的战事要分头来叙述。    11月26日,第23团1营进入下碣隅里东北约13英里处…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驻守在柳潭里的陆战队是第10军的进攻主力,正于11月26日进入指定地点。然而,就在当天,那里的第7陆战团却从俘获的3名中国士兵口里得到了一个让人感到事态严重的消息。这3人称,中共军队的3个师已于11月20日到达柳潭里,正计划从那儿向南和西南方向推进,目的是等第7和第5陆战团通过之…

突围·第四十七

突围·第四十七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从柳潭里而来的部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到达下碣隅里时,部署在长津水库周围的全体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的信心大增。尽管陆战队和陆军遭受了可怕的伤亡,但他们仍然斗志不减,因为官兵们一致认为中国人已尝试了各种进攻办法,但并不足以打败他们。尽管美国国内报纸的大标题惊呼美国军队会被全部吃掉,但战场上…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愤怒不已,对中国肆意破坏他的周密计划牢骚满腹。11月28日,他电告参谋长联席会议说:“原来希望把朝鲜冲突(的对手)仅仅局限在由北朝鲜军队和象征性的外国军队组成的敌军身上,而现在这个希望可以彻底放弃了……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全新的战争。”    这位将军此…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因此艾德礼一行此次赴美代表了英法双方的意见。    尽管美国人与英国人将其分歧大部分掩盖住了…

除夕攻势·第五十

 除夕攻势·第五十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性。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江停止撤退后,在联合国军的防线后方,即西起临津江,大致沿三八线向东直至日本海一线,中国军队一直在缓…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一方面第8集团军正艰难地阻击着中朝共同发起的1月攻势,另一方面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下定决心尽可能把仗打下去。与此同时,国务卿艾奇逊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要在世界舆论上孤立中国。经杜鲁门同意后,他准备在联合国大会上提交一份议案,宣布中国为侵略者。    尽管早些时候中国曾拒绝接受联合国…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3月初,朝鲜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美第8集团军按部就班地向北一步一步挺进;另一方面是共产党部队,其中主要是中国人,依靠小股掩护部队来阻滞第8集团军的行动。这些掩护部队作战凶猛顽强,但当联合国军运来大炮和迫击炮,并派步兵进行攻击时,他们就开始后撤。实际上,在这…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联合国军推进到三八线后,为杜鲁门政府开辟了向中国人提出停火的机会。一切又恢复到了先前的状态,联合国军司令部不是退回到了三八线,而是推进到了这条分界线。这样,即便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但至少从实力上也可与共军进行谈判。    杜鲁门总统决定发表一项公开声明,意在表明联合国军司令…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罢免麦克阿瑟,杜鲁门政府不可避免会受到反对派的强烈批评。而差错迭出的罢免方式又为麦克阿瑟赢得了更多的同情。    政府内部争论不休,愈演愈烈,参议院所属的军事与外交两个委员会决定举行听证会。5月3日,听证会正式开始。不过,在此之前,即4月13日,军事委员会曾邀请麦克阿瑟到会,…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范·弗利特将军于4月14日到第8集团军走马上任。在此之前,联合国部队已经占领了“犹他线”,即铁三角西南重镇铁原以南、“堪萨斯线”以北的地区(参见图12)。显然中国部队正在后撤,准备发动春季攻势。但是,范·弗利特经李奇微同意之后,决定将西部的战线进一步向北扩展,移至“怀俄明线”。这…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麦克阿瑟的解职,口口声声鼓吹扩大战争的人离去了。参议院听证会表明杜鲁门政府和参谋长联席会议都大力支持限制战争,并尽快结束战争。到6月1日,整个南朝鲜几乎已肃清了共产党,因此通过某种谈判的形式来结束战争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于6月1日所发表的谈话就反映出了这…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双方代表团到7月26日才在开城达成关于议程的协议。当时,共产党不再坚持议程中一定要包括从朝鲜撤出外国军队的内容,而以对双方有关国家政府建议的模糊措词取而代之。议程共有5项:1、 通过议程;2、 确定一条军事分界线,并建立非军事区;3、 为实现停火与休战作出具体安排,包括成立一个监督…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当代表们于10月25日在板门店的大会议帐篷里相聚时,朝鲜实现和平的希望重新出现。联合国军方面提出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基础,来划分军事分界线的方案。共方拒绝了这项方案,但却最终不再坚持以三八线为分界线。在联合国军坚持要把朝鲜故都开城划归联合国军防线前,谈判似乎就要真正取得进展。李奇微…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共产党对自愿遣返的愤怒无疑是出自内心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情况,才使共产党在1952年初展开了一次世界性的宣传运动,指控美国进行细菌战。这次连珠炮式的攻击,是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首先开火的。他攻击美、英集团,重复前些时间北朝鲜指控联合国军用枪弹散发毒气的话。2月末,北京和平壤广…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正值联合国军总部为杜德被绑架事件所造成的极为严重后果心神不宁、大伤脑筋时,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独裁专制作风。这对联合国在南朝鲜支持这样的政府引起了普遍的怀疑。    根据南朝鲜宪法,总统要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李承晚的总统任期在1952年届满。由于他独断专…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由于看到美国在板门店进一步受挫后,其好战势头在增长,许多温和国家对美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此外,再加上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突告中断,所以联合国就自然想把结束战争的责任拿到自己手里。这件事显然本是联合国自己的事,尽管从一开始就由美国掌管着。第7届联合国大会于10月14日在纽约召开时,国…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和平好像只有几天就会到来了,但李承晚却从中作梗,破坏停战工作。6月6日,他宣布联合国协议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他要求首先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而不是谈互相撤退联合国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事,要是这两个方面都不能接受的话,李说:“那么,就应当允许我们继续战斗下去。”    还是出于安抚这个…

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第六十三

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第六十三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未能打赢朝鲜战争,这使美国领导人深感不安。因此,他们在战后2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总在想方设法地伤害阻挠美国取胜的红色中国。    其实,中国对美国并不构成威胁,不仅如此,它在东亚追求的国际目标实际上也和美国的一样,即和平、贸易,并与苏联保持距离。然而,由于美国领导人心…

后记

后记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1996年6月,在朝鲜战争爆发46年之后,我应邀到大田的韩国陆军战争学院作了一次报告;作为韩国陆军的客人,我又访问了板门店和迄今仍使朝鲜南、北分离的非军事区。    我是在1952年夏末离开朝鲜的。此次故地重游,于我乃是一次朝圣之举,也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在这次旅行中,我既看到南朝鲜已变为一个…

地图索引

地图索引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作战背景·第一

作战背景·第一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力量的均势一旦被打破,就往往容易发生纠纷。 —— 汉森·鲍尔德温    一、一般形势的发展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解除驻朝日军武装的美苏两军的分界线,定为北纬38度线(下称三八线)。可是,这条三八线原封不动地成了苏美两军占领朝鲜的分界线,它们各…

边境会战·第二

边境会战·第二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个将军,即使在一千当中只有一分危险时,也必须做好随时对付它的准备。 —— 拿破仑    第一节 战争爆发前南北朝鲜的形势    一、南朝鲜方面    危机说与统一提案    1950年春,南朝鲜治安当局估计:“有组织的游击队不过557人”,但是,尽管如此,3月初的…

美国与联合国介入·第三

美国与联合国介入·第三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由此可见,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 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 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第一节 海、空军参加作战    一、美国和联合国的反应    麦克阿瑟司令部    “那是1950年6月25…

美第24师初期的迟滞行动·第四

美第24师初期的迟滞行动·第四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孙子    第一节 师到达战场    一、史密斯支队到达    7月2日上午8时30分许,史密斯中校在大田向查奇将军报到。查奇将军指着地图上的一点说:“现在最重要的是阻 …

美第8集团军的迟滞行动·第五

美第8集团军的迟滞行动·第五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营迅速而切实的战斗,往往对当天的会战有决定性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 拿破仑    第一节 美第8集团军的展开    一、北朝鲜军队的计划    据“北朝鲜公开史料”记载,7月初,与北朝鲜预料的相反…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概况·第一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概况·第一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力量均势被打破的时间和地区,往往容易发生争端。 —— 汉森·鲍尔德温    1950年6月25日星期天的早晨,三八线 [ 译者注:系指北纬38°线。 ] 上燃起战火。 南北朝鲜军队之间开始了战争。北朝鲜军队有13.5万人,600门火炮,150辆坦克;南朝鲜军…

西侧面的防御·第二

西侧面的防御·第二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对我们军人来说,与其向凯撒·乔迈尼那样的世界军事家们学习,不如吸收战争中实际发生的、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些教训更为有益。军 事家们代替国家元首和陆军长官教给我们各种知识,但却无法教给我们最想知道的有关营、连、排战斗的任何情况。 —— 阿丹特·杜·皮克    第一节 沃克…

釜山环形阵地的构成·第三

釜山环形阵地的构成·第三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我对诸位能够提出的唯一建议是,在防御时,不要为处处掩护而过于分散兵力。 —— 乔米尼的战争艺术    第一节 决心    7月31日晨,晋州失陷,北朝鲜军队对金泉、山际里增强压力时,美第8集团军通过俘虏供述和无线电窃听终于取 得了决定性的情报资料,得出了这样…

八月的攻防·第四

八月的攻防·第四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近来由于火力的增大,使防御能力得到了飞跃的增强。防御与以前相比,更容易达成其 本来的任务——粉碎进攻者的战斗力,削弱敌人,强迫敌人付出伤亡代价,从而改变敌我力 量对比,最后转入进攻,即战斗中唯一的决定方式,以取得胜利。 —— 利特·劳·里弗    第一节 作战环境 …

九月的攻防·第五

九月的攻防·第五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进行战斗时,如果盲从原则就必定会招致失败。 ……由于战斗器材和军队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战术也必须发展。 —— 格兰特将军    第一节 两军的计划    乘追击余势的北朝鲜军队的八月攻势,被没有预料到的 美第8集团军的不撤退线阻住了。是北朝鲜军队先夺取釜山 还是美国…

美国第1陆战师进入北朝鲜·第一

美国第1陆战师进入北朝鲜·第一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海军陆战队进入北朝鲜    一、海军陆战队派往朝鲜    1950年6月25日晨,朝鲜战争爆发了。以坦克为先导,并得到优势飞机和炮兵支援的北朝鲜军队,击破南朝鲜军队而南下,开战第4天的28日迅速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

环形阵地的攻防·第二

环形阵地的攻防·第二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一般情况    11月23日,联合国军的战线,因朝鲜中部南北走向的背梁山脉分成东西两部分。西侧的第8集团军,以美军4个师、南朝鲜军4个师、英军2个旅为基干,在清川江一线为翌日的总进攻做了充分的准备。    东侧的第10军,如前所述,以张开…

长隘路的后退·第三

长隘路的后退·第三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第1陆战师决定后退    一、一般情况    联合国军为了以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包围北朝鲜军队,一举将其击破,体面地结束战争而发动的攻势,即“在本土过圣诞节”的所谓“圣诞节攻势”,由于发生了中国军队全面介入的不预期事态,而成了泡影。    …

回顾这次战役·第四

回顾这次战役·第四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海军陆战队的传统和荣誉    军队中有的部队陷入敌人重围时,随便瓦解了,有的部队团结一致彻底打通道路而突围出去,这种事在战史上是有很多范例,其关键据说取决于指挥官和部队精良与否。在朝鲜战争初期的美军中,有前者那样的部队也是事实。    然而,这…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的概况·第一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的概况·第一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 出自————《战争通史》    是北朝鲜军队先夺取釜山,还是我增援部队先到,这是同时间的战斗。每个人要坚守各自的阵地。退却就意味着灭亡。 —— 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H·沃克    一、边境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从1949年春开始,在南朝鲜境内共产党游击队的活动日趋活跃…

仁川登陆的准备·第二

仁川登陆的准备·第二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 出自————《战争通史》    因补给困难而吃败仗的例子10次有9次是如此,战史证明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在仁川登陆,而且要歼灭北朝鲜军队。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第一节 准备的进展    如前所述,麦将军从7月下旬开始多次向华盛顿报告打算在北朝鲜军队背后组织登陆作战,“五角大楼”…

仁川登陆作战·第三

仁川登陆作战·第三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 出自————《战争通史》    登陆作战的成败决定于登陆地点和敌我兵力集中速度的优势。要扩大奇袭、取得成果,速度是必要的。 —— 艾森豪威尔    第一节 “赌”胜    仁川登陆的成败决定于能否进行奇袭。然而,登陆企图及其时间似乎是不能隐瞒的。剩下的只有隐蔽登陆点。为了隐蔽这一登陆海岸,应在周密…

汉城的攻防·第四

汉城的攻防·第四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 出自————《战争通史》    以人类最大的期待和灵感为基调而战斗的我军部队,得到怜恤心强之神的保佑,此时解放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 ——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仁川登陆后过了一个星期的9月21日黄昏,第10军正在稳步而顺利地进行夺回汉城的准备。其态势如下:    第5陆战团一面驱逐北朝鲜军队的警…

铁砧的完成·第五

铁砧的完成·第五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 出自————《战争通史》    从全局来看,仁川登陆作战充当了铁锤作战的铁砧部分。 这次作战的最终目的是,第8集团军从釜山防御圈出击,作为铁锤,在汉城、仁川地区第10军的铁砧上砸碎北朝鲜军队 的主力。即第10军攻占汉城不是其目的的全部,而是必须通过夺回汉城来切断位于洛东江畔的北朝鲜军队主力的动脉, …

战争发展概况·第一

战争发展概况·第一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指导必须速战速决。……为此,要先发制人发起进攻,并将其锐势保持到和谈为止。 —— 德军少校参谋冯·麦凯尔    1950年9月初,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朝鲜半岛的东南 部。因为被北朝鲜军队压到釜山的联合国军好象正在重蹈敦 刻尔克的覆辙。    在两个月…

联合国军的反攻准备·第二

联合国军的反攻准备·第二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 出自————《战争通史》    战术的基础在火力……,战略的基础在机动……,机动有赖于后勤。 —— J·F·C·富勒    第一节 美第8集团军的进攻准备    北朝鲜军队9月攻势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联合国军的预想,战况十分激烈。这次攻势不仅对第8集团军,对远东司 令部和华盛顿的首…

从洛东江畔向三八线推进·第三

从洛东江畔向三八线推进·第三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 出自————《战争通史》    追击时,……必须不停息地实施进攻、击破、进击。所有的机动,全都有效。此时,慎重是无价值的。 —— 《战争术之梦》    第一节 铁环之解围    第8集团军,在过去的一个半月,尽管在北朝鲜13个师 构成的铁环式的紧紧包围之中,多次遭到危机,但…

围绕突破三八线的争论·第四

围绕突破三八线的争论·第四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 出自————《战争通史》    当陷入重大危机时,最危险的是迟迟作不出决定,以至为情况所迫不得不定下决心。 —— 杜鲁门    第一节 争论的展开    到9月下旬,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三八线南侧。因为 联合国军会不会越过三八线,在所有意义上都成了世界各国 关心的问题。   …

越过三八线·第五

越过三八线·第五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 出自————《战争通史》    如果不把部队分割开来就不能防御这个地域的话,最好坚决放弃这个地域。 —— 冯·施利芬    第一节 北进的准备    为了结束战争,麦克阿瑟司令部以下现地部队按以下程序制定了在北朝鲜作战的计划。    一、进入北朝鲜作战计划    9月23日,第8集团军…

攻占平壤·第六

攻占平壤·第六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 出自————《战争通史》    攻陷敌人的首都虽然是战胜敌人的象征,但那只限于战争结束。现代的战争在国际上、政治上和心理上都已多极化、复杂化了。 —— 基辛格    第一节 沙里院之夜    北朝鲜军队的边境阵地,由于金川被包围而遭突破,联合国军终于打开了通向北朝鲜首都平壤的道路。10月…

预期结束战争·第七

预期结束战争·第七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 出自————《战争通史》    判断力,在上帝赋予的能力之中是最高的能力;而先入观念和愿望,则会使你的智慧黯然失色。 —— 温斯顿·丘吉尔    第一节 结束战争的准备    麦克阿瑟将军在10月15日的威克岛会谈中,知道了总 统和国防部关于战后处理的想法以后,便在指挥部向鸭绿江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