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局·第二十二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在韩国的一片抱怨声和预示着共产党即将发起前线攻势的大炮怒吼声中,7月10日恢复了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敌人同意恢复停战谈判这一简单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他们将在前线发动攻势的严峻形势。自从李承晚总统释放不愿被遣返的朝鲜战俘之后,共产党方面本来…
回顾·第二十三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朝鲜战争究竟有何意义?要对这场战争做出正确的估价也许还为时过早,但是对它所产生的某些直接后果是不难看出的。 尽管敌人一再宣称,谁也没有在朝鲜赢得政治上或军事上的胜利,充其量可以说其结果是不分胜负,但这场战争却产生了好些重要结果。联合国在极…
附录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地面部队人数 (1) 日期 总数 美国a 韩国b 其他联合国成员国c 1951.6.30 554577 253259 273266 28061 1952.6.30 678051 265864 376418 35769 1953….
停战协定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序言 下列签署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为停止造成双方巨大痛苦与流血的朝鲜冲突,并旨在确立足以保证…
ARMISTICE AGREEMENT 作者:Walter G. Hermes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COMMAND,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SUPREME COMMANDER OF THE KOREAN PEOPLE’S ARMY AND THE COMMANDE…
后记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该书的翻译和出版,是在国防大学校领导的直接关怀下,在训练部和科研部的支持下完成的。、 全书翻译和校对之后,外军教研究主任蔡效英同志为本书写了前言,并对全书进行了认真地审订。 该书的翻译工作得到了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的支援,我们在此谨表谢意。 国…
地图索引 作者:沃尔特·G.赫姆斯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第一卷》 出自————《战争通史》
朝鲜历史简介·第一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苏联支持的北朝鲜政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未能降服南部邻居,遂于1950年6月25日入侵大韩民国,美国与其他联合国成员国前去支援南朝鲜人,从而爆发了一场为时三年的战争,美国伤亡达14.2万人。 在南朝鲜的战略行动,后来被称为“有限战争”,战斗完…
南北分裂的局面·第二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美国占领南朝鲜 1945年8月13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指定麦克阿瑟将军在美国负责的区域内,接受日本军队投降,其中包括朝鲜南半部。 麦克阿瑟将军正处军事生涯的光辉顶点。他是一个才智过人、体力充沛的人。作为一个南北战争中英雄的儿子,他从小…
国防力量与美国陆军·第三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不言自明,每个国家都会在它们刚刚赢得战争后,准备下一次战争。美国除了把苏联作为主要对手外,它在1946年到1950年所追求的目标显示了它对这个理论的相信程度。在这些年中,美国的军事计划极大地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验的影响,战略重点在欧洲,而不是…
共产党的挑战·第四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6月25日凌晨41时,——在华盛顿特区,也就是1950年6月24日下午3时,北朝鲜军队入侵南朝鲜。在黎明前的黑暗之际,共产党军队不宣而战,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三八线”,取得了完全的战术突然性。俄国造的坦克和俄国人训练的步兵,以…
紧急的情况,紧急的措施·第五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杜鲁门总统派遣美国地面部队抵抗北朝鲜人的决策,虽然做得及时,但未免有些勉强。北朝鲜人把美国对其城市、交通线和部队的空中打击置之度外,不顾美国海上力量对其海岸设施和运输的袭击,入侵者横扫朝鲜,把韩国军队赶向半岛南端。当模糊不清的战线在6月底和…
恢复信心·第六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6月,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措手不及。政府几乎没有可以立刻投入使用的兵力,也没有在朝鲜作战的计划。在二次大战后的岁月里,美国领导人曾制定过一些对付共产党侵略的政策和原则,可以作为召集员马、集结部队和制定对朝计划的基础。美国与其缔约盟国和其它自由国家…
盟国的援军·第七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统一指挥的形成 早在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之前,一些国家就已经向美国提供用于朝鲜的军事援助。最初提供的援助于1950年6月28日来自(英国)。当时英国政府宣布,为支持南朝鲜,英国政府正在将一支海军分遣舰队置于美国调遣之下。美国毫不迟疑地…
铬铁行动:酝酿与计划·第八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还在美国军队与北朝鲜军队于乌山第一次交火前,麦克阿瑟已经下决心对敌人采取一次两栖突袭行动。7月2日,他向华盛顿请求一支海军陆战队团级战斗队。第二天他为两栖登陆艇安排1200名经过特别训练的操作人员。7月5日他又申请一支经过两栖作战训练的特别工…
铬铁行动:兵力·第九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推动麦克阿瑟作出在仁川两栖作战的冒险计划的,是希望、荣誉和诺言。在他制定计划的任何阶段,他都没用将来需要的士兵和枪炮。而且,参谋长联席会议经常告诫麦克阿瑟,鉴于美国处于兵源最少的阶段,而且由于麦克阿瑟坚持将目标日期提前不少,所需兵力和枪炮可能不会及…
越过“三八线”:决定与计划·第十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形势在变化 事实戏剧性地证明麦克阿瑟将军坚信“铬铁行动”会取得成功是正确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舰炮和空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下,于九月十五日向仁川发起突击,北朝鲜为数不多的防御部队被打得不知所措,麦克阿瑟将军看到自己计划很快就要实现,…
侵入北朝鲜·第十一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10月1日中午,麦克阿瑟将军在东京通过电台广播了向北朝鲜总司令发出的要他投降的敦促书,但未得到答复。这样看来,要摧毁北朝鲜军队的残余和共产党政权,除了派出联合国军进入北朝鲜之外,别无它法了。但是,因为联合国还未发出进入并占领北朝鲜命令,甚至未明确表示…
胜利的预兆·第十二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新的前进计划 麦克阿瑟将军从威克岛一回来就积极行动起来,以推动其胜利即将来临的预言实现。尽管敌人的水雷妨碍了第10军登陆,但麦克阿瑟还是在东线、西线及中西部前线把部队推进到了北朝鲜。作为在东线发展胜利的第一步,他将在元山地区的所有部队交由阿…
中国出兵·第十三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中国军队行动 在麦克阿瑟或华盛顿官员都毫无所知的情况下,中共政府已经于10月14日开始派遣步兵师进入北朝鲜。从10月14日到11月1日,中共第四野战军大约有18万人的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而从1950年7月以来,该部的2/3以上一直驻扎在…
胜利之门·第十四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人在10月底和11月初挑起的事端引起了美国情报专家们的种种推测。中国人仅仅是为了顾全面子,为了进行恫吓呢?还是真地打算派遣他们庞大的军队把麦克阿瑟的联合国部队赶出去呢?无论是美国的情报机构还是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对于中国人的调动及其意图也许还存在着…
面临新的困境·第十五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干涉 第8集团军按预定计划于11月24日开始向前推进。他们所遭到的抵抗是中等程度的,在26小时里,就前进12英里。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长威洛比将军于11月26日颇为自信地预测说,“敌人仍然这样没有攻势行动,并实施撤退。也许要到鸭绿江对岸去避难…
危难之际·第十六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一、增援的前景 12月6日,麦克阿瑟将军曾提请柯林斯将军注意,除非在一个合乎情理的期限内提供实际援助,否则他在朝鲜的部队即应尽可能迅速撤出。柯林斯当时答复说,麦克阿瑟不能期望在近期内得到庞大增援部队。柯林斯并非信口开河,他的话为华盛顿的陆军部官员…
政策探讨·第十七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将军经常提到的改变政策,包括总统作出是否对中国采取某些特别军事行动的决定。麦克阿瑟将军是在12月份与柯林斯将军会谈中第一次提出这种建议的。他在担任朝鲜司令官的整个任期内,曾坚决主张并不断强调要把他倡议的行动付诸实施。 麦克阿瑟对世界局势的…
联合国军反攻·第十八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1951年1月下旬,联合国部队取得的局部胜利和李奇微所部进攻精神的恢复促使战况发生了改变,前景日益乐观。被迫远离的威胁不再那么具有现实感了,就国家政策作出新决定的需要也不那么紧迫了。 在整个冬季里,联合国领导人谋求朝鲜停火时企图依然一直没有…
十字路口·第十九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第8集团军1951年2月底取得胜利后使战争的形势再度变得对联合国军有利,但还不能认为这就标志着最终的胜利,充其量也只能是预示当时在朝鲜作战的敌军不能把第8集团军赶出半岛而已。 战争奉献给参战者的不是胜利就是失败,只要是这样看问题的人就无法容…
麦克阿瑟的罢免·第二十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在杜鲁门总统突然解除了麦克阿瑟将军的一切军事指挥权之后,重心就从军事行动转开了。总统是在与他的主要军职及文职顾问进行了五天的商讨之后作出这一决定的。总统的行动在4月达到了顶点,他责成布莱德雷将军给麦克阿瑟发出如下照令: 我以总统和美军最高…
新方向,新政策·第二十一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当国防组织内部的争论白热化而最终以麦克阿瑟的罢免而告结束时,前线形势也不断紧张起来。敌人在3月和4月份被李奇微打退后,这时他们就象一根巨大的被压缩了的弹簧,显然随时都可能弹射出来,再度发动一场大规模进功。还在麦克阿瑟被撤职以前,李奇微曾召集所属…
停战迹象·第二十二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5月底,范弗里特将军建议在敌后开辟战场,他要求李奇微将军允许他在朝鲜的东海岸登陆以围歼中国和北朝鲜的大部分军队。大致上,范弗里特是想要实施一场类似“铬铁作战”的行动,即纵深的两栖包围结合陆上长驱直入。他的目标区域在东海岸靠近元山附近。 但李奇微…
译后记 作者:詹姆斯·F.施纳贝尔·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战争爆发前后·第二卷》 出自————《战争通史》 该书系由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组织翻译,由国防大学组织出版。 参加翻译的人员有:王琪、顾刚、张晶、曲爱国、陈力、卢蜀萍等同志。国防大学孙占平、赵云峰等同志负责校订。 1988年已翻译出版的《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一书,系由维新、李植谷、丁梦奇、李植兴等…
序言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在附近的作战部队是执行日本占领职责的四个步兵师。当韩国军队,仅由美国空军和海军部队的支持下,也无法阻止北朝鲜的进攻,这些严重缺员,且缺乏训练、装备不足的步兵师,响应联合国安理会的呼吁最初行动部队,作为战斗部队投入行动。 …
作者介绍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罗伊·E.阿普尔曼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然后就读于耶鲁法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并完成了博士学位的一切要求,只是没有发表学位论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1942年加入美国陆军,在步兵部队当二等兵,第二年经过…
前言(节译)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笔者唯一的目的是真实地再现朝鲜战争,为此,在自己知识与能力的范围内,我始终如一地、不遗余力地投入工作,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细节。我赞同帕克曼的原则:要做到忠于历史的真实,就不能满足于调查研究。编史者“必须对事件进行微观和宏观的分析,对涉及到的人员的特性…
朝鲜概况与冲突背景·第一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人们不应忘记……地球是圆的,“条条道路通罗马”。 ——沃尔德马·厄尔弗思《奇袭》 在地球上鲜为人知的地方发生极其重要的事件,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远离这些事件的人们有时会受到意外的、消极的影响,他们不禁要问: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
南北朝鲜的军事力量·第二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不只是斯巴达涌现战士……只要有人传授兵法,所有的国家都会产生。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言论集》 北朝鲜人民军从一开始就处于苏联人的监督之下。最初是由保安部队负责军队的组建和训练,后来,在1948年2月苏联开始撤军时,北朝鲜政府成立了…
入侵三八线以南·第三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因此,希望和平的人应该做好战争的准备;希望胜利的人应该不辞辛劳地训练自己的部队;希望成功的人应该按作战原则去打,而不是碰运气。任何人都不敢冒犯或侮辱战斗力明显处于优势的强国。 ——韦格蒂乌斯《罗马军制》 1950年6月8日,平壤报纸刊登了…
美国与联合国的反应·第四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由此可见,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北朝鲜越过边界进攻南朝鲜的正式消息以急电形式在6月25日上午9时25分从汉城发出,由美国大使馆的武官发往华盛…
北朝鲜军队渡过汉江·第五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军队的性质由它所处的社会文明性质而定。 ——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拿破伦的幽灵》 一、1950年6月美军在远东的部署 战争开始时,美军地面作战部队由10个师、1个欧洲保安队(相当于1个师)和9个独立团组成。陆军编制是63万…
美国地面部队参战·第六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 朝鲜海峡对面的日本正发生重大事件,将很快影响到朝鲜的局势。6月30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指示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下令第24步兵师立即入朝。麦克阿瑟…
从平泽到乌致院的阻滞行动·第七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任何忠告都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即一下子使那些原先的坏人在听讲之后就变为好人;它肯定不能使早先没有射箭实际经验的人立即变为优秀射手;它既不能使持长矛的骑兵变为好骑兵,也不能使骑手变为好骑手,它甚至不能使人忍受体力劳动,除非他们以前受过…
在中部山脉与东海岸·第八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他以为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勇敢的,而没有认识到:军队的勇气必须日日更新,因为任何事物都没有象勇气一样如此多变,一位将军的真正技能就在于他懂得如何用他的气质、见解和名将所特有的天资来保证勇气长存。 ——莫里斯·德·萨克斯《战争艺术遐想》 …
第8集团军负责作战指挥·第九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整个作战好象是一部摩擦力极大的复杂机器在运转,因此,纸上谈兵非常容易,战场实施却须尽极大努力。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7月6日前已有消息说,麦克阿瑟将军打算让沃克将军指挥的第8集团军负责在朝鲜的作战事务。沃克将军是德…
锦江战线的灾难·第十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不断地操练可以造就优秀的士兵,因为它使士兵具有履行军事职责的资格,由于逐渐养成了刻苦的习惯,他们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藐视危险。从疲劳过度到休息使他们衰弱下去。他们会将一种状态与另一种状态作比较,结果是人类情感中占主导地位的懒散占了上风。于是他们对…
大田·第十一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水罐正因为经常拿到井边才最后被摔碎的。 ——古斯塔夫二世 北朝鲜的两个师此刻已经渡过锦江,准备进袭大田城。第3师离城较近,正从西北方向进逼。公州论山地区的第4师在城西北和城西,可会同第3师发动正面攻击,或者向南、再向东翼进攻,迂回到大田的后方。…
战线南移·第十二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只有靠你自己来保持供给畅通。你没有食物也能生存,但没有弹药却难以持久。 ——沃尔顿·H.沃克中将致霍巴特·R.盖伊少将(1950年7月于朝鲜) 一、盈德与东海岸走廊 正当锦江及大田战役在汉城以南偏东数英里的主轴线上激烈进行之际,敌第5…
第8集团军西翼受敌·第十三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对我——一名军人来说,实际战争中最微不足道的细节比世上所有的梯也尔与约米尼的教诲都更有启发。他们无疑代表国家首脑和军队统帅说话,但决不可能告诉我我想知道的东西:战场上一个营、一个连,一个班的情况。 ——阿尔当·迪·皮克:《战役研究》 …
封锁通向马山的道路·第十四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还有一种绝对的武器……唯独这种武器能够非常有效地作战,在人类生存战斗的地方它能够占领每一寸土地,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酷热或严寒,沙漠或森林,高山或平原,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这一武器就是人自己。 ——马修·B.李奇微将军 在晋…
构成釜山防御圈·第十五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每当我听到别人谈起防线时,我总认为我在听他们谈论中国的长城。好的防线是大自然的作品,好的防御设施是正确的部署加上勇敢的士兵。 ——莫里斯·德·萨克斯《战争艺术遐想》 一、第25师向南转移 8月1日天一亮,美军第24师就向尚州以南…
美军首次反击——基恩特遣部队·第十六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应当在和平的环境中练就激烈战斗所需要的一切。 ——韦格提乌斯《罗马军制》 敌人自西沿着晋州-马山走廊向釜山推进,迫使沃克将军把当时到达朝鲜的所有增援部队集中到那里。增援部队包括第5团战斗队和装备有支援坦克和火炮的第1暂编…
洛东江突出部初战·第十七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火力的不断增强对战术防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与以往相比,防御可以更有效地达成其根本目的,即削弱攻方的力量,避开其锋芒,杀伤其有生力量,以改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最终由防御转入进攻,转入决战决胜的这个唯一的方式。 ——里特·冯·利布《防御》…
争夺通向釜山的东部走廊之战·第十八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我只能建议防御的一方不要企图面面俱到而过分分散兵力。 ——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 在敌人即将突破洛东江突出部时,沃克将军在东部也遇到麻烦。北朝鲜军队对(左木右巳)溪和浦项发动突击,南朝鲜各师突然退缩濒于崩溃,形势十分危急。…
大邱前线·第十九 作者:罗伊·E·阿普尔曼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 《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第三卷》 出自————《战争通史》 战斗结束后(甚至就在第二天),在各方面情况还没有汇总之前走访部队,询问任何一个士兵、任何一个高级或基层军官战斗进行得如何,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你就会形成壮观的、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压抑的和模糊的印象。没有一个人——至少没有一个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