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索引 作者:C·S·福雷斯特 ·英国 出自————《俾斯麦号的最后九天》 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的困境·第一 作者:伦纳德·莫斯利·英国 出自————《不列颠战役》 出自————《战争通史》 1940年6月5日清晨,在法国北部港口敦刻尔克附近,两名德国空军的高级将领正沿着宽阔的海滨沙滩向前走着,他们的皮靴踏在—支溃退的军队所留下的废墟上。 这是英军大批驱逐舰和小型船只撤离后的第一个早晨。 最后一只船已载着所剩下的英国远征军,赶在德军凶猛的钳形攻势将他们…
战前的力量对比·第二 作者:伦纳德·莫斯利·英国 出自————《不列颠战役》 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1940年那个不幸的夏天过去后,就流传着一个神话,说不列颠之战是一个勇敢但防守空虚的岛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之间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 人们觉得德国的空军不但强大,而且所向无敌,这种印象最初是纳粹的宣传喉舌制造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里又得到了巧妙的发挥——而且取…
“鹰日”行动·第三 作者:伦纳德·莫斯利·英国 出自————《不列颠战役》 出自————《战争通史》 1940年7月中旬,皇家空军和德国空军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冲突越来越激烈,在这些空战中,哪一方的飞行员在技术上占有优势是明白无疑的。德国的飞行员自西班牙内战以来,历经磨炼,成了空中的勇士。他们的杀伤力并不是在军事操练或演习中得到加强的,而是在真正的战场上练就出来的,那是你死我活的真正战斗。在飞…
对伦敦的进攻·第四 作者:伦纳德·莫斯利·英国 出自————《不列颠战役》 出自————《战争通史》 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坚信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因此,当他1940年8月21日去法国北部视察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部队时,就带上了那根棒子。在此之前,他除了给他的飞行员以最高的评价之外,很少说过别的,可是现在在布朗—内兹角,他只想臭骂他们一顿。 戈林之所以怒气冲冲,是因为消灭英国作战潜力…
闪电战的严峻考验·第五 作者:伦纳德·莫斯利·英国 出自————《不列颠战役》 出自————《战争通史》 有关不列颠战役,还有一个传说,它和皇家空军寡不敌众的神话一样,流传甚广。这第二个神话是说英国人在恐怖威胁和艰难困苦之中一直团结如一、坚定不移。他们向空中挥舞着拳头,从来没有动摇过决战到底的决心。温斯顿·丘吉尔带着他那种可以理解的骄傲,以他惯用的笔法,使人们对他的同胞产生了这种过于简单的看…
轰炸机的最后一幕·第六 作者:伦纳德·莫斯利·英国 出自————《不列颠战役》 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是在一种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新情况下开始的。在12月29日对伦敦的可怕轰炸之后,天气越来越糟,因此德国空军被迫放慢了进攻的步伐。在整个一月份和二月份里,空袭之间的间隔时间比以前长多了,这使英国人民有了喘息的机会。这种松懈产生了一种奇怪的作用:它非但没有振奋人们的斗志,反而使他们的…
关于作者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戴维·乔丹(David Jordan)是英国联合部队指挥与参谋学院的一名讲师,讲授《中级和高级参谋课程》,获得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曾在伯明翰大学、伍斯特大学和基尔大学等高校任教,主要作品有《狼群》、《航空母舰》和《美国“海豹”突击队》,目前居住在英国威尔特郡。
序幕·战争史上最重要的24小时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纵观整个战争史,没有哪一天能够像1944年12月16日至17日的24小时那样至关重要、生死攸关。 就在这24小时里,希特勒为了扭转战局,挽救其失败的命运,集中兵力在密林覆盖的阿登地区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12月16日凌晨5点30分,德军8个装甲师和13个步兵师 …
抵达阿登·第一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在“闪击战”取得一系列令人惊骇的胜利之后,德军占据欧洲战场主动权的优势便开始逐渐丧失。早在1944年年初之前,德军就已经陷入困境,而且这种情况还有更加恶化的趋势。随着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军被迫撤回自己从前的阵地。当1944年岁末即将来临的时候,盟军取得最终的胜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截至1944年…
计划与准备·第二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战场形势日益恶化,德国军事指挥官们对希特勒的领导能力完全失去了信心。他的过度乐观和拒绝接受现实使得高级军官们陷入绝望之中,他们无法说服希特勒改变其战略上的严重错误。当盟军大兵压境时,希特勒又制定了一项计划,希望以此改变即将失败的命运。 他认为,向自己以前曾经取得过辉煌胜利的地段…
进攻与防御·第三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盟军意识到德军有可能发起反击,但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将其击退。情报显示,德军很难再纠集起一支足够强大的力量,发起一次大规模进攻。 如此一来,从表面上看,盟军似乎已经牢牢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可以随时发起进攻。 但是,任何对德军的低估都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与盟…
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第四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第6装甲集团军是德军发起阿登反击战的主力部队,其任务是直插美军心脏。在参加战斗的三路德军中,它的装备最好。 尽管德军出其不意地发动袭击,而且占有数量优势,但第6装甲集团军还是遭到了美军的顽强抵抗。 希特勒在战前曾经预测,在德军的突袭之下,美军必将陷入极度恐慌的混乱之中。然而…
德国第6装甲集团军受阻·第五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第6装甲集团军遭到美军的顽强抵抗,推进速度逐渐放慢,尽管坦克和步兵浴血奋战,试图杀开一条血路,但糟糕的运气、过于乐观的估计和美军的顽强阻击使得希特勒过于冒险的作战计划几乎从一开始就已处于失败的边缘。 莱尔·鲍克坐在兰泽拉斯的一个咖啡馆里, 困惑地看着四周。这里都是德国人,在…
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的进攻·第六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与担负主攻任务的第6装甲集团军相比,第5装甲集团军的装备较为落后,但其指挥官极具指挥才能,在德军中享有盛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的卓越的指挥才能,第5装甲集团军才重创美军。对于毫无作战经验的美军第106步兵师来说,第5装甲集团军的到来,简直是一场灭顶之灾。 第5装甲集团军司…
德国第7集团军·第七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参加阿登战役的最后一支德军作战部队是装备较差、资源贫乏的第7集团军。希特勒并没有对这支部队寄予厚望,因为他坚信其他部队能够实现快速突进,因此,第7集团军的存在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不幸的是,他的这个观点完全错误了。 在参加阿登战役的3个德国集团军中,勃兰登堡将军指挥的第7集团军的装备最差。…
结局·第八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德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几乎没有实现任何作战目标,但并非说明进攻已经失败。 除了巴斯托尼周围地区以外,前线上其他几个重要部位在未来几天内的形势也非常严峻,这让盟军十分担优。 第101空降师在巴斯托尼的英勇行动再次谱写了战争史上的华丽篇章,成为最终瓦解希特勒野心计划的致命打击力…
交战双方战斗序列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12月16日 德军 西线司令部 陆军元帅冯·龙德施泰特 B集团军群 陆军元帅沃尔瑟·莫德尔 第5装甲集团军 哈索·冯·曼陀菲尔上将 第47军 (冯·吕特维茨) 第2装甲师 (冯·劳克特) …
地图索引 作者:戴维·乔丹·英国 出自————《阿登反击战》 出自————《战争通史》
短评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巨著,浸透了残酷和鲜血、英勇和懦弱、忠诚和背叛…… ——《华盛顿邮报》 充满翔实可靠的历史细节,文笔审慎而优美……悲悯地提醒着我们人性中存在的邪恶。 ——《科克斯书评》 在这本书中,安东尼·比弗再次展现了他对历史资料超凡的解读、对复杂的历 史场景精确而迷人的构思。 ——《纽…
序言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历史总是注重最终结果。”阿尔贝特·施佩尔在战争刚结束后痛苦地对美国盘询者这样说道。希特勒政权最终的失败是否将抹杀其前期的成就,他不愿去想。没有其他事情比最终失败更能说明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和其政治体系的本质了,施佩尔和其他著名的纳粹党徒一样却拒绝承认这一点 。 这也是为什么曾有一…
地图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新年中的柏林·第一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柏林人生活在食品短缺和生活重压之下,这个圣诞节没有什么值得他们庆祝的事情。第三帝国首都的许多地方都由于轰炸而变成了瓦砾堆,柏林人的黑色幽默也变得充满怨恨。在这样节日气氛全无的日子里人们经常说的话是:“实际点儿,还是去买副棺材吧。 ” 早在两年以前,德国国内的气氛就已经起了变化。…
维斯图拉河的“纸板屋”·第二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格伦将军对苏军的估计毫不夸张,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们有威胁的部队不是那么突出。苏军在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的前线上部署了670万人,这比德军及其盟友1941年入侵苏联时兵力的两倍还多。 希特勒坚信红军会在那年夏天崩溃,但事实证明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计算错误之一。 …
烈火、钢剑与“崇高的复仇”·第三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当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在1月13日开始进攻东普鲁士的时候,政治军官们为了提高士气打出了这样的口号:“士兵们,记住你们现在正在进入法西斯禽兽的巢穴!” 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在进攻初期并不顺利。德军第三装甲集团军指挥官由于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在最后时刻从前线撤回了他的部队,这意味着苏军的轰…
伟大的冬季进攻·第四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当德国军官用亲切的语气提到士兵的时候,他们称他们为“孩子”。这起初来源于普鲁士的家长作风,但很快它传遍了整个国家。布卢门特里特将军在战争后期曾经说过:“士兵是人民的孩子。”但在当时,任何想要在军队和平民间建立家庭式关系的想法都太过理想化。 无谓的牺牲让人民的愤怒在不断上升,人们已经开始准…
向奥得河进军·第五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到了1月第四个星期,柏林已经处于一种“歇斯底里和崩溃”的状态。每天晚上都会有两次防空警报响起,一次在8点,另一次在11点。来自北部地区的难民流传着许多关于被红军抓获的难民悲惨命运的传说。 匈牙利这个德国在巴尔干地区仅存的盟友也公开地倾向苏联一边,而关于苏联坦克快速推进的谣言也使得…
东部和西部·第六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2月2日早上,就在德军向奥得河桥头堡发动第一轮反攻的时候,美军军舰“昆西”号到达了马耳他。丘吉尔写道:“载着总统的战舰庄严地驶入了久经战争考验的伟大的瓦莱塔港口。”他亲自上船迎接罗斯福的到来。虽然丘吉尔并不知道总统身染疾病,但他的随行人员都为罗斯福的疲态感到震惊。 两人的会面是友好的,或者可…
后方大清理·第七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2月14日,东普鲁士,一个驶往拉斯登堡的红军车队调转方向驶上通往昂格贝格的小路。这条岔路通往一片茂密的松树林,整个地区都笼罩在一片悲凉肃杀的氛围当中。 一道架着蛇腹式铁丝网的高墙依稀可见。车队很快遇到了一道路障,旁边是一块用德语书写公告牌:“止步!军事禁区!平民禁入!”这就是希特勒以前的司令…
波美拉尼亚和奥得河的桥头堡·第八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2月份和3月份,当争夺奥得河桥头堡的战役仍在激烈进行的时候,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部队已经占领了波美拉尼亚和西普鲁士的“波罗的海平台”。在2月的第二和第三个星期里,罗科索夫斯基的四个集团军穿过维斯图拉河进入了西普鲁士的南部地区 。 然后,在2月24日,朱可夫和罗科索夫…
目标柏林·第九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3月8日,就在波美拉尼亚战役正要全面展开的时候,斯大林突然把朱可夫召回莫斯科。 在这样的时候把一个方面军的总司令召回不禁让人感到奇怪。朱可夫一下飞机就从中央机场径直前往斯大林的郊外别墅,这是苏联领袖减轻压力和疲劳的地方。 在朱可夫汇报了波美拉尼亚战役和奥得河桥头堡攻防战的情况以…
政治集团和总参谋部·第十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在苏军进攻波美拉尼亚的最后阶段,冯·蒂佩尔斯基希在梅伦塞为各国驻德武官举行了一次见面会。他们参加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次也许可以听到一些真实的内幕消息。柏林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流言飞语,一些人相信希特勒已经死于癌症,战争将很快结束。一些人的说法也许更加可信,他们说随着红军的逼近,德国共产党会很快采取…
致命一击的准备·第十一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4月3日,朱可夫从莫斯科中央机场飞回了他的司令部,科涅夫也几乎在同一时间乘上了飞机。他们的计划是在4月16日发动总攻,并于4月22日占领柏林,那一天正是列宁的诞辰。朱可夫一直与红军最高指挥部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他所有与莫斯科的联系都受到了俄罗斯秘密警察安插在他司令部中的第108特别通讯连的…
等待总攻·第十二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4月初,当柏林正在等待苏军从奥得河发起的最后总攻的时候,这座城市里充满了疲惫、绝望和不祥的预感。 瑞典武官向斯德哥尔摩报告称:“昨天,好心的冯·蒂佩尔斯基希又一次请我们参加了在梅伦塞举行的晚会,我只是出于好奇而参加了这次晚会。我已经不再希望会听到什么令人感兴趣的事情了,因为现在的一切都只不过…
易北河上的美国人·第十三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盟军从两个不同的方向逼近德国的心脏地带,柏林人都说“乐观者学英语,而悲观者学俄语”。纳粹的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是一个缺乏幽默感的人,他在一次外交官晚宴上宣布:“德国已经失去了这场战争,但它仍有权决定把战争的最终胜利交给谁”。 这正是在4月初困扰斯大林的事情。…
总攻前夕·第十四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苏联红军擅长进行战斗伪装并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不过他们仍然不能掩饰即将对奥得河和尼斯河发起的大规模攻击行动。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将在4月16日发起攻击。在北部,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将紧随其后沿奥得河东岸发起攻击。苏军的集结目前已达到250万人,他…
朱可夫在屈斯特伦登陆场的小山头·第十五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从设在屈斯特伦登陆场的小山头前沿观察指挥所,苏军第八近卫集团军指挥官崔可夫将军可以观察到奥得布鲁赫和泽洛高地的整个局势。 令他感到很不快的是,朱可夫元帅决定也来这个观察所,一块观察第一波轰炸和攻击行动。 崔可夫命令梅列日科上尉,一名自从斯大林格…
泽洛高地和施普雷河·第十六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在4月16日午夜,在斯大林进行了两次电话通话后,朱可夫元帅和科涅夫元帅之间的竞争开始趋于白热化。科涅夫在斯大林的鼓动下,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尽管朱可夫对泽洛高地的受挫感到困扰,不过仍然相信柏林是他的囊中之物。 4月17日是星期二,多云和下着毛毛雨的天气开始放晴,苏军伊尔-2型“空中坦…
元首的最后一个生日·第十七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4月20日,星期五。这是连续第四个好天气了,这天也是阿道夫·希特勒的56岁生日。这个日期的好天气通常会促使陌生人在街道上互相问候,谈谈好天气或是它可能带来的奇迹。 现在,只有最狂热的纳粹分子才会谈起希特勒的超自然能力,不过仍然有许多顽固分子试图庆 祝这一事件。毁坏的建筑物挂上了纳粹…
金鸡飞走·第十八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4月21日,星期六。这天早上,盟军对柏林进行了最后一次空袭。空袭后,雷曼将军设在霍恩措伦达姆的指挥部挤满了穿着棕色制服的人,希望离开柏林的纳粹党高官都来到了这儿以获得必要的批准证件。 “金鸡”再一次不得不获得军队的批准。戈培尔作为柏林防御的帝国使 者已发布命令称:“任何携带武器…
被轰炸的城市·第十九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4月23日,纳粹在布鲁格控制的电台宣称,元首已决定留在帝国首都,从而给这场战争赋予了“整个欧洲的意义”。当天早上,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发布的报纸的头版头条写道:“祖国欢庆,我们到达了柏林的街道!” 柏林的平民对思想意识形态的事业也无动于衷了,能在苏 军轰炸中幸存下来是最重要的事情。情…
虚幻的希望·第二十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处于恐惧中的柏林人不得不相信戈培尔的对外宣传,寄希望于温克率领集团军正赶来救援。 对美国正在着手对抗苏联战斗的谣言,他们也是半信半疑。在4月23日的夜里,许多人都听到了飞机在城市上空飞过,却没有投放炸弹。人们传言那些飞机一定是美国飞机,或许是 美军在空降伞兵部队。但是,美…
市区之战·第二十一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将要受贝利亚副手们统治的德国平民们对苏联的现实统治制度根本是一无所知。 当战争在街道、房间,甚至是他们藏身的地下室内持续时,他们同样有更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4月26日是星期六,这一天早上,下了一场雷暴雨,扑灭了一些大火。不过奇怪的是,燃烧的气味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似乎增加了。 平民伤亡早就非常…
森林之战·第二十二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谁曾想到,”德军“沙恩霍斯特”师向贝利茨前进时,一名营长这样写道,“从西线战场到东线战场只有一天的路程!这也体现了我们的整体状况。” 温克将军的第20军在4月24日对苏军发动了攻击行动,旨在向西突破与第9集团军会合,而后者此时被围困在科涅夫供给线所不能及的森林之中。那天晚上,由帝国劳工机…
意志的背叛·第二十三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在向柏林市中心撤退的过程中,党卫军的行刑小队以更加高涨的热情和更加冷酷的法西斯主义执行“刽子手”职责。 在科菲尔斯滕达姆附近,只要有房屋出现白旗,他们就会冲进去将里面的人全部处死。戈培尔对德军的溃败势头有些恐慌,并将那些投降的迹象描述为“ 鼠疫杆菌”。“明谢贝格”装甲师师长穆默…
自我毁灭·第二十四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苏军计划于4月29日拂晓发动对帝国国会大厦的攻击。苏军指挥官急于占领它,以便为莫斯科的“五一”庆典作准备。 不过压力来自指挥链中的那些人,他们急切希望达到作战结果,同时认为一切都是照原计划进行,斯大林什么都没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苏军一旦完成了对城市的完全包围,就…
帝国总理府和国会大厦·第二十五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5月1日黎明时分,筋疲力尽的苏军士兵纷纷靠着建筑物的墙壁睡在人行道上。口译人员勒热夫斯卡娅在期待帝国总理府被占领的消息时,看到了一名士兵正枕着一扇破门,蜷曲着身体熟睡着。醒来的士兵正重新包扎脚上的绷带,他们根本不知道前天下午希特勒已自杀的事情,其中一些人只要一看到德军战俘仍然会叫喊“…
战争结束·第二十六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5月2日上午1时刚过,崔可夫将军再一次被叫醒了。苏军的信号部队收到了德军第56装甲军持续发来的要求停火的信号,使者将手持一面白旗走向波茨坦桥。冯·杜温上校在两名少校的陪同下出现了,他和崔可夫的一名指挥官进行了谈判,然后回到了魏德林将军那儿。 魏德林和参谋人员在上午6时投降了,并被带…
悲哉,战败者·第二十七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斯大林把占领柏林视为苏联理应得到的报偿,但是收获让人失望并且消耗惊人。德国国家银行是柏林的一个主要目标,希洛夫查实,银行有2389千克的黄金,12吨的银币,数百万来自曾是轴心国占领国家的钞票。但是纳粹的大批黄金储备已经转移到了西方。 然而,希洛夫后来被指责截留了一定比例的资金…
骑白马的男人·第二十八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红军士兵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充满着幸存者的内疚感,他们想起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同志时,就会对自己最终能活下来感到有些不安。他们如兄弟般地拥抱在一起,互相安慰道贺,但是许多人在战争结束后数周无法安眠。这种异常的平静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不敢想太多,他们 需要细细回味在所经历的战斗中发生过的一切。…
术语诠释 作者:安东尼·比弗·英国 出自————《攻克柏林》 出自————《战争通史》 除了特别说明,本书提到的所有日期都是指1945年。 BdM:德国少女同盟,相当于希特勒青年运动的妇女组织。 弗里茨(Fritz):苏联人对德国士兵的蔑称,它的复数形式一般用来指代德国人。 frontovik:有前线作战经验的苏联红军士兵。 伊万(Ivan,或德语的伊凡,Iwan):…
译者说明 作者:艾琳·克莱顿 ·英国 出自————《敌人在倾听》 出自————《战争通史》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盟国同轴心国之间就开始了一场难解难分的电子战,战场上双方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的斗争甚为激烈,许多重大战役的成败都与之密切相关。但由于无线电技术侦察工作的保密性,以此为题材公开出版的作品寥寥无几。 本书作者艾琳·克莱顿作为英国无线电侦听部队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