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蒂奇和他的报应·第五 作者:D.博廷·英国 出自————《海盗》 出自————《战争通史》 “有一伙海盗正在尽力把新普罗维登斯岛建成他们的基地,”1716年7月弗吉尼亚总督斯波茨伍德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根据他们招兵买马的情况看,如果不及时予以镇压,他们将危及英国的贸易。”总督还补充说,他们中的一个魁首是位名叫托马斯·巴罗的海盗船长。“他是新普罗维登斯的‘总督’,他要把新普罗维登斯…
最后一个最凶残的船长·第六 作者:D.博廷·英国 出自————《海盗》 出自————《战争通史》 非洲几内亚海岸阿纳马布的凡提渔村和英国的贸易站,是白人只有在贪心不足时才敢冒险来访问的地方。除此以外别无其它理由。刺眼的赤道烈日下,象火炉一样热的白天,潮湿无风的夜晚,低劣的食物,心怀歹意的土著人以及各种各样说不清的热带疾病,使这块地方对欧洲人来说简直成了人间地狱,尽管如此,早在1719年,阿纳…
随笔·濒临末日的食腐肉的鲨鱼 作者:D.博廷·英国 出自————《海盗》 出自————《战争通史》 海盗抢劫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海盗黄金时代虽已过去,但个别的海上抢劫事件仍时有发生,不断地有海盗因犯罪而被处决。不过,海盗像流行病一样到处泛滥的现象确实是不复存在了,前后平静了大约一百年——突然在十九世纪初叶,海盗抢劫事件又再次爆发起来了,这次爆发前后持续了十年,其白热化的激烈程度和海盗黄金时代…
附:短文及图 作者:D.博廷·英国 出自————《海盗》 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布里斯托尔的码头挤满了商船。这幅整洁的十八世纪风景画未能完全反映出这个港口的真实面貌。布里斯托尔是英国贩奴船队的根据地。船队中铁石心肠的水手都是主要的海盗参加者,其中有臭名昭著的黑胡子和巴塞洛缪·罗伯茨。 在这幅十八世纪的版画上,爱德华·劳船长战胜了飓风,然而同时一艘船却在近海沉没了。爱德华·劳比其它大多数…
内容提要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介绍了英、荷两国在十七世纪为争夺海上霸权而进行的几次海战。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海战紧张热烈而又扣人心弦的战斗场面,评述了当时英荷两国海军中著名的将领及他们的建树。其中两次著名的海战,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各国历史学家都极为重视。 本书还插入了大量绘画,这些画中有些是描绘当时海战的一代名画。
作者简介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戴维·豪沃斯,著有许多关于航海方面的书籍,作品显示出了他对舰船和海洋的实际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英国海军中由水兵升到少校。他花费了四年时间在设得兰群岛组织挪威志愿人员驾渔船载特工人员和武器,在被占领的挪威登陆。战后,他从事船只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以后又将全部时间转为写作。他的作品有《海上主权》、《特拉法加…
随笔·继承地球产权之争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十七世纪沃尔特·雷利爵士 [ 译注:一五五二-一六一八年,英国政治家、探险家兼诗人。 ] 创立了这一改变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学说——数世纪以来为各国在公海宣战提供了实质上的依据。 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初,勇敢…
风帆与火炮的结合·第一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七年,一位名叫菲尼亚斯·佩特的英国造船师在他的记事本中写道:“我着手于一具奇特的船模,绝大部分由我亲手精心制作,饰以雕刻与彩绘,极尽富丽堂皇,并置于框盒内,以紫红塔夫绸覆盖。十一月十月,我送至白厅海军大臣办公室,面呈之。” 海军大臣为埃芬厄姆·霍华德,十九年前曾统帅伊丽莎白女王第一舰…
随笔·“沃沙”号重见天日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二八年八月十日,星期日,黄昏后不久,瑞典战舰“沃沙”号的船员升起前后桅三角帆和两个中桅帆,以便兜住微风驶离斯德哥尔摩港,作处女航行。但在它扬帆出港时,突然一阵风暴从西南呼啸而来。使这一巨舰颠簸摇晃,平复后又极度倾斜,这时海水从舰的下层炮窗中灌进来——由于在港内行驶,没有关上,几分钟内这只瑞…
巨型战舰对各国新海军的考验·第二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五二年春,在多佛海面的战斗高峰中,两名统帅列阵对峙,他们两人几乎没有一点相似之处。马尔登·哈珀逊·特朗普是“水手”出身——从水兵到统帅一生海上生涯。而罗伯特·布莱克则是富裕乡绅、商人,然后是军人,直到五十岁,奥利弗·克伦威尔任命他为海上统帅之前,相对说来,他几乎没有经历过任何海上生…
随笔·河川水网造福荷兰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二九年,一群荷兰商人宣称:“我们善于理财,精于管理,我们航行至世界各国海域,以我们的船只引来其他大陆的全部贸易,同时供应整个欧洲。”这并非毫无根据的吹嘘,荷兰人是海洋的生来的继承者。从古代起,那贴切的名字尼德兰,即表示它为海洋所包围,为潮汐所浸注,为内陆河流水网所分割。一位故去的荷兰历史家说…
两次大战之间的一段西班牙插曲·第三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五四年圣诞节前一周,一支英国舰队自朴茨茅斯港启航驶向英吉利海峡灰暗而寒冷的海上。共有三十八艘战舰和四艘小型供应舰,舰员四千六百九十名。此外还载有二千九百一十名士兵。圣诞节这天,由装备有六十门火炮的“快捷”号殿后,挂着海上统帅,老兵威廉·彭恩的将旗,驶离斯皮特黑德。舰队此行的任务极…
船厂窃贼之克星·第四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六○年五月,装备八十门火炮的巨型战舰“纳斯比”号,挂着海上统帅,英国舰队司令爱德华·蒙塔古的将旗,锚泊于尼德兰海面,准备迎接一个重大时刻的来临。在舰上的五百名舰员中,有一位名叫爱德华·巴洛的年轻水兵文化水平较大多数水兵高。这位巴洛在日记中写道:“我们舰上飘舞着三面绸旗,旗上带有十六面尖尖的小绸…
随笔·火攻船:火攻术之胜利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十七世纪海战的一个特点是,木制战舰虽受火炮严重轰击,但极少被击沉。不过,它们却可能被焚毁——因为发明了凶狠的小型火攻船随舰队出海作战。火攻船虽然不能当主力。但在内行人之手,以毁弃本身为代价,对已受伤的战舰可施以致命的一击。 在古代,火一直是海上武器。十六世纪末英国曾成功地运用原始的无人…
“逃跑是懦夫的表现”·第五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两国于一六六五年冬 [ 译注:此处指一六六四-一六六五年初之冬季。 ] 宣战,此时已近初春,约克公爵乘专艇自伦敦下航泰晤士河,在“皇家查理”号舰上升起了海军大臣的将旗。五月,两支敌对舰队终于陈兵海上。英国人重新较量的意图,已如愿已偿,被激怒的荷兰人已行动起来。但是交战双方都不十分急于开始敌对…
祸不单行:上帝降火灾,荷兰施报复·第六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伦理道德家立即认为,一六六六年的伦敦大火,是上帝对焚毁尼德兰无辜的特尔谢林小岛的行为所给的报应。如果这种看法正确,那么这一报复实在令人畏惧。这场巨火,其后果是对于当时正在英吉利海峡上下和北海海域进行的海上战争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对英国来说,是灾难性的影响。它促进了英国海军财政上的…
随笔·本应获得更大的胜利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荷兰舰队上溯梅德威河长驱而入,直捣英国海军基地的心脏,实施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然袭击。胜利返国时,举国欢腾。万众游行于街头巷尾,诗人们吟唱荷兰“海狮’;画家们急急绘出使英雄们不致湮灭的作品,记下蔑视死神的战术行动,此类战术行动曾指导荷兰人击毁那些使人望而生畏的英国战舰,并俘获英国的旗舰。但对…
附·短文及图 作者:戴维·豪沃斯·英国 出自————《战舰》 出自————《战争通史》 造船师菲尼亚斯·佩特。作为英国王詹姆斯一世一艘巨型战舰的设计与建造者,一六一○年他华服盛装,着白色紧身马甲及绣帽,充分显示出由此而获得的财富与地位。 一六一三年,“太子”号缩帆减速,驶入荷兰福拉辛港作国事访问。“太子”号为第一艘备有三层长列火炮的英国战舰,它具有无往而不胜的作战力量,但此…
序言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歌德认为拿破仑传奇象圣约翰的启示录一样:“人人都觉得其中有奥妙,但究竟是怎么回事谁也不很清楚。”许多崇拜者都为拿破仑唱过赞歌,而且有关其生涯的事实已为无数治学严谨的史学家所披露,以至可供进一步开掘的东西所剩无几。七巧板是任人摆布的,如果不迷不乱可以变幻无穷,但难就难在把它们拼在一起组成正…
早年所受的教养和训练(1769-1792)·第一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有人说伟大的军事指挥官的造就取决于早年所受的教养和生活环境,其实这并不是一条不变的定理。例如威灵顿公爵的少年时代就几乎没有预示他日后会取得成就。尽管威灵顿和拿破仑生于同年,但他在伊顿上学时并不出众;后来在布鲁塞尔一所寄宿学校就读时,该校的管教也…
拿破仑所继承的军事遗产·第二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所谓拿破仑发明了一套新的战法,那是拿破仑传奇中所固有的一派荒诞之说,事实并非如此。科林六十五年前就在其《拿破仑所受过的军事教育》一书中澄清过这个问题。更近一点对于英国读者来说,斯潘塞·威尔金森在1930年,利德尔-哈特在1933年也揭开过这个神话的面纱。与亚历山大…
战火的洗礼(1793-1795)·第三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1792年秋,法国革命正处于高潮。拿破仑满怀着以共和方针恢复科西嘉独立的雄心壮志回到了故乡。但是业已导致法国分裂的这场革命,在科西嘉的政治中也引起了分裂。1793年1月,路易十六被处死。保利,这位争取科西嘉获得自由的伟大战士,虽然并不爱戴国王,但是对弑君…
闪电式打击(1796)·第四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年轻的军官时,他就仔细地研究过梅里布元帅1744年-1745年的战役和他的参谋长布塞为他入侵皮埃蒙特所拟定的作战计划。在指挥意大利军团炮兵的十四个月中,拿破仑本人曾对阿尔卑斯山滨海地区的地理和当地各个季节的天气状况作过认真的调查研究。迪莫宾1794…
征服伦巴第(1796)·第五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凯拉斯科停战协议意味着拿破仑已经成功地达到了督政官们在3月6日指示中所规定的第一个目标,即征服皮埃蒙特。在法国督政府与撒丁国王缔结正式和约之前,拿破仑已经为自己下一步进攻奥军牢靠地取得了一个可靠的跳板,因为他坚持在协议中规定撒丁王国必须交出科尼、亚历山大里亚和托尔…
利沃里战役和征服威尼西亚(1797)·第六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1797年初,奥地利人仍决心把这位在一年之内相继击败过柯里、博利厄、维尔姆泽和阿尔文齐的非凡的青年司令官从意大利北部赶出去。阿尔文齐奉命重整旗鼓,再解曼图亚之围。这是因为此时的曼图亚在疾病和饥饿的威胁之下已危在旦夕。阿尔文齐手下还有四万三千人。而与他…
远征埃及(1798-1799)·第七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坎波-福米奥和约的签订使意大利军团的活动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沿阿迪杰河在与奥地利划定的新疆界上设置了警戒线,变成了一支占领军。撒丁国王已经流亡国外,皮埃蒙特成了法国的一个行政区,伦巴第及其毗连的几个公爵领地也构成了一个臣属于法国的新的国家,名为西沙尔平共和国…
第一执政与马伦哥战役(1800)·第八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当拿破仑于1799年10月从埃及返回法国时,他发现国内政治局势和行政管理一片混乱。五名督政官的统治业已证明是腐败无能的。他们当中最能干的勒贝尔已于5月被诡计多端反复无常的政治阴谋家,西哀耶斯神父(1748-1836)所替代。军事形势则更令人震惊。尽管马塞…
从执政到称帝(1800-1805)·第九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马伦哥会战转败为胜虽在瞬息之间,但对意大利战场,它却是决定性的。奥军根据亚历山大里亚停战协定已撤至阿迪杰河以东。不过,该协定对德意志战场没有约束力。在德意志战场莫罗的莱茵军团与查理大公和克赖将军在黑森林对峙。6月19日,莫罗在霍克斯塔特渡过多瑙河,重创…
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里茨战役(1805)·第十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拿破仑的军事生涯在1805年夏季达到了顶峰,但十年之后他却在这个顶峰上跌落下来以惨败而告终。所以,在此对他以前所取得的军事成就作一简要分析是适宜的。 1796年的第一次意大利战役,拿破仑以迅速击败皮埃蒙特和奥地利联军拉开战幕,的确是进攻战略的…
耶拿战役(1806)·第十一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奥俄联军在奥斯特里茨战败之后,欧洲大陆暂时沉寂下来,进入一个不稳定的和平期。在上次战役中,拿破仑之所以急于使普鲁士保持中立,是因为十五万普鲁士大军一旦加入奥俄联军的行列,势必使他面临一种十分严峻的局面。贝尔纳多特进军多瑙河期间,未经允许即穿越了普鲁士的安斯巴赫公国…
波兰和东普鲁士(1806-1807)·第十二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拿破仑不失时机地追击战败溃逃之敌。普军残部向其本土的东北角逃去,以便与正向其边境靠近的俄国盟友取得联系。普鲁士政府在10月初向拿破仑挑战实在是愚不可及,当时俄国人根本来不及援助他们。如果他们能再等两个月,拿破仑进行冬季战役就要面对远为强大的兵力。 …
帝国的鼎盛时期(1807-1808)·第十三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提尔西特条约的缔结使拿破仑一跃而成为欧洲大陆的独裁者,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欧洲自查理曼 [ 译者注:查理大帝(公元768-814年)。 ] 以来,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霸权。法兰西帝国现在从比利牛斯山延伸到易北河,直线距离达九百余英里;往南,它已…
第二次多瑙河谷战役(1809年)·第十四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穆尔所率英军自科鲁尼亚撤走之后,拿破仑便以为他已排除了英军再次干涉西班牙的一切可能性。诚然,葡萄牙仍有待征服,但此事可以放在彻底打败奥地利以后再说。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竭尽全力攻占奥地利首都。通往维也纳的捷径是经由多瑙河谷。1805年,乌尔姆大捷之后,他…
两线作战(1810-1812)·第十五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德意志军团在拿破仑的亲自领导下在对奥战争中节节胜利,而西班牙军团在其无能的兄长约瑟夫有名无实的指挥下在半岛战争中却少有进展。由于集所有的权威于一人之手,一旦拿破仑本人不亲自出马,其指挥系统便顿时土崩瓦解。从维也纳经巴黎至马德里,距离一千四百英里,加上西班…
覆亡的开端(1813)·第十六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拿破仑的征俄之战遭到了惨败,但他却无意善罢甘休,一回到巴黎,便立即着手组建一支“新大军团”,以迎击敌人的反攻。他预料这一反攻很快就会到来。现在关键在于抢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俄军得以在普鲁士边境集中之前迅速采取行动。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彻底破产了,如果再让…
穷途末路(1814)·第十七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莱比锡战败后拿破仑回到巴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他决心先夺取一次重大胜利再来谈媾和问题,但这意味着要从头组建和装备一支新军迎击迫在眉睫的联军对法国的入侵。他从德国仅勉强带回五万六千名残兵败将,而且大部分丧失了武器装备。因此,拿破仑又面临着1813年撤…
从厄尔巴岛到滑铁卢(1814-1815)·第十八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拿破仑退位给欧洲带来不到一年的和平。退位的第二天他曾试图服毒自杀,但毒药未能生效。根据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仍然被允许保留其皇帝头衔,但其住地和主权却只限于厄尔巴岛。该岛位于意大利大陆与拿破仑的故乡科西嘉岛之间,离托斯卡纳沿岸不过几英里之遥,岛上…
附录:拿破仑所封元帅一览表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1804年5月19日晋封的元帅 贝尔蒂埃 (1753-1815) 纳夏泰尔和瓦格拉姆亲王 蒙塞 (1754-1842) 孔内利阿诺公爵 奥热罗 (1757-1816) 斯蒂维耶雷公爵 马塞纳 (1758-1817) 利沃里公爵,埃斯林亲王 儒尔当 (1762-1833) …
地图 作者:詹姆斯·马歇尔-康沃尔·英国 出自————《作为军事统帅的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队型排列考 作者:试试·西鲁菲·中 出自————《黄海海战北洋舰队队型排列考》 出自————《战争通史》 北洋舰队迎敌队型排列至今未有定论。经过分析,笔者认为尽管确定队型排列存在难点,但并不是无处着手。本文依据的主要资料是东京水交社藏版《廿七八年海战史》上卷所引《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中将伊东祐亨报告(明治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以下简称本队报告)和《常备舰队司令官海军少将坪…
谈谈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的战斗队形 作者:吴如嵩·中国 出自————《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去年4月13日孙克复、关捷二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一文后、董蔡时同志在去年第一期《江苏师院学报》上写了题为《也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的文章,表示了不同意见。最近,孙、关二同志又在今年《辽宁大学学报》第一期上撰文《再论应该正确评价刘步蟾——兼答董蔡时…
浅析刘步蟾改阵 作者:吴如嵩·中国 出自————《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出自————《战争通史》 我在《谈谈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北洋舰队的战斗队形》一文中,粗浅地分析了北洋舰队的战斗队形,肯定了泰莱的说法,即北洋舰队的战斗队形确是“诸舰相并横列以主舰居中”的夹缝雁行阵,并由于刘步蟾“信旗所示”的错误,引起了舰队的纷乱,因此,“两翼弱舰,觉其位置之危,逗留于后”,实际队形略如半月形。(《中日战争丛刊…
略谈甲午海战北洋舰队的议定队形 作者:吴如嵩·中国 出自————《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出自————《战争通史》 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舰队同日本侵略者的联合舰队,在今辽宁海洋岛东北、大鹿岛西南海域,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决战。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甲午黄海海战。 对于这次海战的战斗编队问题,曾经引起当时许多国家军事当局的重视。目前,我国史学界,对于北洋舰队的战斗编队问题,亦多有论述…
清军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的历史教训 作者:吴如嵩·中国 出自————《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出自————《战争通史》 辽东半岛面临黄海,是敌人从海上进攻东北的惟一途径;又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 共扼渤海海峡,形成拱卫京津的门户,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我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五次通过渤海海峡,威逼或侵占京津,曾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耻 辱。因此,研究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辽东半岛抗登陆战役,不无…
试谈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使用问题 作者:吴如嵩·中国 出自————《甲午战争系列论文》 出自————《战争通史》 一、问题的提出 1895年春节期间,清朝北洋海军遭到日本联合舰队和登陆胶东半岛的陆军的夹击而全军覆没了。北洋海军的覆没,使许多甲午战争的研究者们感到惋惜。因为北洋海军是清朝费银两千多万两,经过二十多年经营才建成的一支保卫海疆的战略力量。由于它具有在海上独立作战的能力,因而具…
北洋舰队的创建·第一 作者:戚其章·中国 出自————《北洋舰队》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清政府试办海军 一 李泰国买舰骗局 清朝原先只有旧式水师,没有近代化的新式海军。清朝水师有内河与外海之分。外海水师仅用于“防守海口,缉捕海盗。” [ 注:《清史稿》,兵志,水师。 ] 海军的兴建,是由中国社会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清朝办海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买船;一是…
北洋舰队的编制与训练·第二 作者:戚其章·中国 出自————《北洋舰队》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北洋舰队的编制与领导 一 北洋舰队与李鸿章 说起北洋舰队,不能不提到李鸿章。北洋舰队是李鸿章一手筹办起来的。从北洋舰队的建立到它的最后覆灭,李鸿章一直是它的最高领导者。 北洋舰队的兴建,正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的时刻,“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 [ 注:《洋务运动》…
北洋舰队的基地与实力·第三 作者:戚其章·中国 出自————《北洋舰队》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北洋舰队的基地 建立一支舰队,必须有驻泊舰只的港口和修理舰只的船坞,所以基地是不可少的。 北洋舰队初建之前,北洋只有几艘炮舰,屯泊大沽口。一八八○年(光绪六年)八月,为了迎接从英国订造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到华,清政府调登州、荣成水师艇船及弁兵到大沽操演,以便舰到时配用。一…
丰岛海战·第四 作者:戚其章·中国 出自————《北洋舰队》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日本的扩军备战及其海军力量 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发动的并吞朝鲜和侵略中国的战争。早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封建军阀就多次发出要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叫嚣。明治天皇即位伊始,便制订了分期“蚕食”的大陆政策。日本政府为了发动侵略战争,大办军火工业,积极建立近代化的陆海军。…
黄海海战·第五 作者:戚其章·中国 出自————《北洋舰队》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海战的起因 一 海上追逐 丰岛海战后,日本侵略者一面休整侵朝的陆军部队,一面改编海军舰队,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丰岛海战前后,日本联合舰队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进行过多次改编。到黄海海战前夕,对原来的编队又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其阵容是:松岛(旗舰)、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比睿六舰…
北洋舰队的覆没·第六 作者:戚其章·中国 出自————《北洋舰队》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威海海战 黄海海战后,日本政府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一面派第一军渡过鸭绿江,侵入辽宁腹地,一面派第二军在花园口登陆,进而侵占金州。由于清军守将不战而逃,日本侵略军于一八九四年(光绪二十年)十一月七日不放一枪就占据了大连湾,又于二十二日占领了北洋舰队基地之一的旅顺口。不久,日军进攻威海卫的…
结束语 作者:戚其章·中国 出自————《北洋舰队》 出自————《战争通史》 北洋舰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一支海军舰队。这支舰队从一八七九年十月开始筹建,一八八一年初步建成,到一八八八年正式成军,历时整整九年。一八九五年二月,刘公岛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如果从筹建的时候算起,这支舰队仅存在十五年多的时间。 北洋舰队的筹建,正当帝国主义对中国进一步加紧侵略的时候。当时,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