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别心慈手软”·第二十一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现代日本的领导人,还从来没有象这样集大权于一身。在世人看来,东条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实际上,他的统治却处于崩溃的边缘。 自中途岛一役以来,大本营对美国实力日见增大和日本实力日见减弱采取不承认的态度。随着美国加强潜艇战,日本船舶 的损失继续增加。北面,在阿留申群…
莱特湾之战·第二十二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日本机动舰队及第一进击舰队——联合舰队的残部——正从北面和西面接近菲律宾群岛。机动舰队由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该舰队的航空兵力已在马里亚纳群岛被击溃,残存的飞机在福摩萨的三天空战中也证明没有战斗力。尽管如此,其声势仍然是强大的,拥有大型航空母舰“瑞鹤”,三艘轻型航空母舰“瑞凤”、“…
“断颈岭”之战·第二十三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栗田将军十月二十五日的战败意味着菲律宾实际上已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而,负责镇守中部诸岛的铃木宗作将军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那天,没有一架美国飞机飞临他的司令部所在的岛屿宿务——这证明敌空中力量已在福摩萨上空被歼。中午时分,开始传来关于栗田在萨马海面的战斗的乐观消息,说…
溃败·第二十四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莱特岛上有组织的抵抗已处于崩溃边缘,但身在马尼拉的山下还命令铃木宗作将军集中其残部对美军机场进行垂死的攻击(WA行动)。 这些新近建立的机场不但威胁着整个菲律宾,而且也威胁着日本本土与南方——爪哇、马来亚、苏门答腊和婆罗洲——之间的供应线。 莱特岛上有三支主要部队。玉师团已…
“绝好机会”·第二十五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在中国和缅甸的战争还在进行着,相对说来,没有怎么被宣传。这场战争对于参战各方——不止双方——以及亿万卷入这一动乱的老百姓来说都是失望的,悲惨的。 这场战争在广阔的地域进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地理上,都是一场噩梦。 一九四二年初, 英国人羞辱地被逐出缅甸,他们…
火刚熄灭的地狱·第二十六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在登陆莱特前几个星期,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应雷蒙德·斯普鲁恩斯和三位陆军将领的紧急请求——接受了意见,决定经由硫黄岛而不是经由福摩萨进攻日本。直接的受益者是空军。 硫黄岛在塞班以北六百二十五海里,东京以南六百六十海里,是远程轰炸的理 想中继基地。“超级空中堡垒”如…
江户之花·第二十七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约在珍珠港事件前一年,日本政府已下令百姓组织“邻里会”,目的在于控制粮食配给和防空计划。每个“邻里会”约由十余户人家组成。到此时,这种组织已使日本的传统家庭结构发生剧烈变化。艰苦的生活迫使日本的家庭更多地依靠邻居而不是依靠亲友,因为亲友可能住在许多英里外。每个人,不论出身贵贱,都得…
最后一次出击·第二十八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从日本向南弯弯曲曲朝福摩萨伸去,象条七百九十英里的长尾巴,是一串由大约一百四十个岛屿组成的琉球群岛。在这个群岛的正中,就是守卫日本本土的最后一个重要堡垒冲绳。这个岛呈窄长形,南北长六十英里;中部附近只两英里宽,地势平坦,可筑机场,还有两个深水湾,宜做海军基地,是入侵日本本土的理…
铁台风·第二十九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在罗斯福逝世的当天,铃木贯太郎的内阁为准备在本土进行决战,决定组织国民义勇队,由十五岁至五十五岁的男人和十七岁至四十五岁的女人组成。报界仍继续连篇累牍地刊登对守卫冲绳充满信心的报道。冲绳一旦陷落,动用国民义勇队便势在必行。一位名叫安藤的退伍海军舰队司令说:“敌人的行动同我们当初制定对…
散兵游勇·第三十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即使本土受到威胁,数百万日军仍然守卫着濒于崩溃的日本帝国的大片大片地方。早已被抛在后边的拉包尔这个堡垒依然完整无损,在中国的大批日军也还占领着中国的大片河山。但是,日本却丧失了在缅甸、菲律宾和太平洋中作为跳板的各个岛屿上的全部将士。能回到本土去的屈指可数。那些没有切腹或在自杀性冲锋中…
寻求和平·第三十一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美军在冲绳登陆时,刚好也是第三帝国进入最后挣扎的时候。 在欧洲,为了通过盖世太保头子海因利希·希姆莱安排和平事宜,福尔克·贝纳多特伯爵冒着生命危险在德国出出进进。 还有些瑞典人则通过各种途径——有些是私下的——设法结束太平洋战争 。 小矶内阁外相重光葵同瑞典…
“那是不用你操心的决定”·第三十二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七月十五日上午,曾经送罗斯福去纽芬兰海面与丘吉尔举行有历史意义的会晤以颁布大西洋宪章的巡洋舰“奥古斯塔号”,又载着哈里·杜鲁门在安特卫普靠岸。中午一过,他就登上总统座机“圣牛号”,飞往波茨坦参加代号叫“终点站”的会议。 战争迫使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结成别扭的联…
广岛·第三十三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依诺拉·盖伊”爬上四千英尺的高空后,帕森斯上校便钻进弹舱。他的助手、摩门教徒莫里斯·杰布逊上尉用手电筒照着炸弹,他自己则在炸弹尾部小心翼翼地装上炸药引信。差不多半小时过去了,帕森斯才说:“行啦,这就可以啦。” 杰布逊从炸弹上取下一个绿色的插头,换上一个红的,电路便接通,原子弹随…
……以及长崎·第三十四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在广岛,原子辐射的神秘后果在八月七日拂晓开始显示出来。前广岛大学地质学家长冈省吾试图穿过瓦砾到学校去。他是不久前入伍的,出于对学校命运的担心,开了小差,步行好几个小时回来。 他几乎无法测量这个无边无际的废墟。在爆心点附近的护国神社 ,他筋疲力尽地一屁股坐在石灯笼下…
“忍不住也得忍”·第三十五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1 在东京,当晚内阁继续开会,辩论毫无结果。作为军方的代言人,阿南仍象以前一样寸步不让,但迫水却认为陆相大概是在玩他的“腹功”。如果阿南说的话真的代表自己的思想,那末他只要辞职就行了,内阁就会因此而解体——不管是谁继任首相,反正都得对军人 俯首贴耳。快到十一点钟时,一直小…
宫廷叛乱·第三十六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八月十四日,东京的东方天际刚开始放白,就有一架B-29飞机孤零零地在高空飞临,飞抵市中心上空时,吐出一长串投掷物。这些投掷物一个接一个爆裂开,天空顿时飘满传单,形成朵朵“彩云”。传单的内容是华盛顿的陆军情报部仓促草拟的,译成日文后电传至塞班 。 告日本人民书 …
鹤声·第三十七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举国上下,全神聆听,音调高昂,几乎失真的声音使入敬畏。陌生的皇室语言,加上收音机接收不好,天皇陛下的臣民只有少数人能听懂他究竟在说些什么。明显的是,只有投降或发生了同样灾难性的事情。 “广开公正之道路,培养高尚精神,努力奋斗,与世界并进,发 扬帝国固有光荣。” 一片…
尾声 作者:约翰·托兰·美国 出自————《日本帝国的衰亡》 出自————《战争通史》 一 在“密苏里号”举行投降仪式后六天,麦克阿瑟来到东京。九月八日中年,他走到美国大使馆的阳台上,第一骑兵师的一名仪仗兵正把一面有历史意义的国旗拴在旗杆的升降索上。“艾克尔伯格将军,”麦克阿瑟声音洪亮地说,“把我国国旗展开,让它作为被压迫者的希望的象征,作为公 理战胜的先兆,在东京的阳光下荣耀地…
译者的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是美国著名通俗历史学家、普利策奖获得者约翰·托兰的研究成果,作者详细记述了美国国会举行的珍珠港事件听证会的幕前幕后,采访了日本袭击珍珠港前后美陆海军的许多当事人,揭发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内情。 书中以众多可信的事实,说明总统罗斯福、陆军部长史汀生、参谋长 马歇尔等事先已获悉日本要袭击珍珠港…
前言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在《美国的耻辱》中我得出结论,对于那场对珍珠港的灾难性攻击,每一个美国人都有一份责任,那场攻击主要是日本人一次无缘无故的侵略行径。 九年过去了,在日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我在《日本帝国的衰亡》中得出惊人的结论,珍珠港事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对对方估算失误、犯 了错误的结果。 “由于日本人的…
“总统先生,他们是怎么乘我们不备的?”·第一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噢,我们当初进行欺骗时,编织了一个怎样理不清的网结!” 沃尔特·斯考特先生 1941年12月6-7日 1 1941年12月6日(星期六)上午,华盛顿美国海军通讯部安全情报处的一位译员开始翻看一堆监听到的日本领事密码电报。其中一封是三天前驻檀…
诺克斯先生西行记·第二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12月8-16日 1 第二天上午,宪法大街上两幢相连的大楼成了活动中心。这是两幢老式的、军营似的大楼,军需部和海军部占用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陆军司令部和海军司令部就设在大楼里。 史汀生走出军需部大楼二楼的办公室,沿着走廊走向与海军部大楼相连的天…
“某些太平洋地区的海军或陆军将官可能成为替罪羊”·第三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赫伯特·胡佛 1941年12月17日-1942年1月29日 1 罗伯茨委员会的委员们,除海军上将斯坦利之外,于次日晨10时前在史汀生的办公室开会。会上这位部长说陆、海军愿跟委员会充分合作,而且他认为这并不是陆军对海军或海军对陆军的问题。然后他转身…
让时光老人帮你解决问题·第四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你应该自己安顿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让时光老人来帮你解决问题。” 斯塔克致金梅尔的信 1942年1月25日-1944年2月 1 当金梅尔在1月25日得知肖特将军已交上退役申请时,他跟妻子已在加利福尼亚的长滩。 直到此时,这位海军上将对于退役连想也未曾想过 。 …
二楼上造反·第五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 人们不知道,围绕珍珠港事件许多可笑的事情之一是,罗斯福当局在整个1941年内把许多未告知金梅尔和肖特的机密情报毫无保留地给了英国。日本最安全的密码,也就是东京用来和各驻外使馆联系的密码,已被陆军通讯部队威廉·F·弗里德曼领导的一个小组破译。 弗里德 曼当时是首席破译专家。美…
哈特调查·第六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2月1日,尼米兹采用跳岛战术,从塔拉瓦一直打到位于马绍尔群岛中央的夸贾林礁。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大胆地跳到马里亚纳群岛,新的B-29超级堡垒式轰炸机可从该群岛起飞轰炸日本。 1 金梅尔刚把有关萨福德揭露的事实的记录送给拉格,对于哈特调查还是不放心。把案件公之于众果真是最好的办…
陆海军俱乐部·第七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6-10月 1944年6月初,意大利投降,盟军控制了地中海。在东线,只剩下德军能抗击红军的进攻多长时间的问题了。美军对德国中部和东部的燃料工厂的昼夜轰炸大大地危及了希特勒的整个军火生产计划,而且盟军正为在法国进行一次大规模登陆做最后的准备。 在太平洋,一支由535艘舰船组成的舰…
“你不必为金梅尔海军上将火中取栗”·第八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 在陆军和海军调查开始前一个月,一个与珍珠港略有联系的事件看起来好像将危及罗斯福赢得第四次总统选举的努力。这是一宗奇怪的秘密案件,在美国的经历中史无前例。一个驻伦敦使馆的年轻美国密码官员1940年5月20日被英国警察抓获;在大使约瑟夫·肯尼迪默许下被逮捕。这位官员…
“如果事先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我是决不会让自己被‘征召’的”·第九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 9月初,一个国会联合委员会被指定调查珍珠港事件,这个委员会由5名参议员和5名众议员组成。 这些参议员和众议员中民主党人各占3名,共和党人各占2名,这就使受到调查的政府在人数上处于6比4的优势 。 这还给予多数党成员挑…
在法庭上·第十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 当委员会在1945年的最后一天再度开会时,一名新的首席律师已被最后挑选出来,以代替米切尔在1946年1月15日上任。 大家一致选择的是北达科他州一名强硬的共和党人塞思·理查森,他在现政府中任颠覆行动控制委员会主席。 他长期与同他一个州的两个孤立主义分子参 议员杰拉尔德·…
萨福德陷入绝境·第十一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去年11月众议员基夫提出指控,说有证据证明某海军情报官员“被迫”推翻了他有关“风”指令电报问题的证词。打那儿起,公众对萨福德、克雷默和“风”电报的兴趣倍增。基夫所说的某海军情报官员就是克雷默上校。他正被监护在贝塞斯达海军医院神经精神病房。基夫向美联社透露:“他奉命住进海军医院。他们收走…
“为华盛顿开脱”·第十二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 林肯诞辰日那天,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证人亨利·C·克劳森中校。他面对调查委员会及其律师组的气势毫不畏惧。他本人就是一名律师,在受盘诘时神态怡然、自信异常。当有人问他史汀生和陆军部是否曾要他那独家调查“有所倾向”时,他昂首傲然答道:“先生,没有那回事儿。如果他们提了中我也决不会那…
Z行动计划·第十三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 有位叫霍默·李的美国驼子,当了中国将军,帮助过中国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他在1909年发表了一部历史幻想小说《有勇无谋》,揭露日本要征服美国的阴谋计划,李预言,日本不仅能轻而易举地征服菲律宾,而且能占领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从而控制北太平洋。这部书激励了美国一些陆、海军军官,要求对日本发动一…
追踪:“机动部队”·第十四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1 11月26日晨,“托哥”赖弗斯·布拉顿上校来到他“军需大楼”的办公室。现在他已深信战争即将爆发,因为6个月来他从日本军事部署中已看出日本肯定是为了战争才如此调兵遣将的。从截获的“紫心”电报和领事馆电报来看,他十分肯定日本将在本星期天(11月30日)发动进攻。 第二天是感…
耻辱的一天·第十五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一 星期日清晨,16岁的报童汤姆·尼科尔斯在给订户送《华盛顿时代论坛报》,其中一个订户就是住在布罗德莫尔公寓顶层的日本海军武官。布罗德莫尔是一座很大的公寓楼,在康涅狄格街3601号。 当报童沿着公寓大厅往上走的时候,他惊愕地看到两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 站在他订户的门口 [ 注…
总结·第十六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一 不知道为什么海军部和陆军部对金梅尔、肖特封锁消息,不让他们接触1941年夏到该年11月下旬的重要电文。 也许因为马歇尔担心日本人会因此发觉美国已破译他们的“紫心”密码;也许是因为情报官员的职业怪僻,竭力要保护新情报来源;也许是因为军种之间、部门之 间竞争之故。 …
附录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我将本书最后清稿送出版商后,确信本书揭露的事将会起抛砖引玉作用,会带来进一步的揭发。这里有几个新的材料,应对历史学家及研究这桩错综复杂的珍珠港案件的学者有用。 1、一份在阿留申群岛服役的人写的关于“机动部队”(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航空母舰编队)在北太平洋活动的报告。 罗伯特·E·伊斯雷尔是…
鸣谢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美国的耻辱》 出自————《战争通史》 我感谢下列档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拉特格斯大学(艾琳·查尔达)、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路易斯·M·斯塔尔,伊丽莎白·B·马森)、康涅狄格州丹伯里公共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主要部门、国会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朱迪思·希夫·,玛丽·C·拉福格)、 西利·G·马德手稿图书…
写在前面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然而,这是分为德意两军对英、美、法、苏的欧洲决战,以及,日军对美、英、中国及太平洋的苦战。 这两个巨流的战争,有如双头的阿修罗王(嗜好战争的印度恶神)是狂乱而残暴的,亦是最恶、最大的战争 。 一九四二年八月起约六个月之间,日…
和平之岛笼罩了战争的荫影·第一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从一九四一年的夏季到秋天之间,菲律宾将发生战争的风言风语,甚嚣尘上。然而,在椰树茂密的海岸,不时有太平洋海浪掀起的微波,风情万千地荡漾着。形状奇妙的艳丽蝴蝶,飞舞于茉莉花、野生的兰花,以及凤尾草之间。 在农场里面,芒果、面包 树、木瓜、香蕉、凤梨、椰子等…
危机逼近·第二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任命麦克阿瑟为菲律宾政府的军事顾问一事,好似欲继承王位之嫌。一八九九年美军镇压了菲律宾的叛民。占领了马尼拉,那时统领美军者正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之父亲——亚瑟·迈克阿瑟。这就变成了美军占领菲律宾的开始。 父子二代之间的因缘 不过,麦克阿瑟并非完全是靠父亲的庇荫的。欲说及麦克阿…
“X日”为十二月七日·第三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梦想在太平洋地域展开侵略战争的日本,碰到了四个障碍。那就是:法属越南的法军、新加坡的英军(接受东印度群岛荷兰军的某种支援)、美国太平洋舰队,以及实力渐渐地增强的菲律宾远东航空军。 菲律宾攻略司令官本间中将 不过,到了一九四〇年的中期,法国在欧洲战线吃到决定性的败北…
第一击·第四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真令人想不到,天未亮之时哈德司令就接到了电话。 一九四一年的十二月八日星期一,马尼拉时间的午前三点钟,在美远东舰队司令部值班的克莱明顿中校急切的打电话给哈德司令。 “司令,”他如此说:“请您用一盆冷水洗洗脸吧!我将带给您一项很重要的情报” 。 珍珠港遭受到空袭了!而非…
开始登陆·第五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如果比起航空部队的损害,以及加维特海军造船所的严重被破坏的话,十二月十日的日军地上攻击,可说是微不足道之举。 田中支队登陆阿巴利 日军的阿巴利、毕堪登陆,仍旧照预定的计划进行。 所谓的阿巴利,乃是位于卡凯杨河口,以及卡凯杨溪谷突端,人口 约有两万六千人的港市。那儿…
大运输船团·第六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圣诞节已近在眉睫,然而,这一年却完全没有过节的气氛。 因空袭而颤栗的马尼拉 溶合中国、西班牙、菲律宾建筑格调于一炉的马尼拉教会,欧克斯帝诺修道会的修道士取出了圣诞节使用的马槽。 然而,前来做礼拜的人异常之少,因而,教会取消了深夜弥 撒。因为翌日清晨乃是日军展…
撤退到巴丹半岛·第七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以拉蒙湾为根据地的日军攻击方式——由第一天的空袭开始——的概要,已经逐渐的被远东美陆军所知晓了。 考虑撤退到巴丹岛 日军的地上部队主力,为了夹击麦克阿瑟的军队起见,从南北两方继续朝马尼拉进击。这么一来,防御军必需在双面的日军之间,以及中央平原的无防备地带,展开辛苦万分…
毫不流血地进入马尼拉城·第八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在悠长的历史之中,菲律宾并非首次遭到日本的威胁。 在十六世纪,一心一意想扩张领土的丰田秀吉曾经想染指菲律宾,由于西班牙的外交与行贿,以致没有发生这种事态。不过数年之后,再度弥漫了紧张的空气,一直到了一五九八年丰田秀吉死亡,菲律宾才 免去了被侵略的厄运。 不再…
巴丹半岛的第一回合作战·第九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多少迟缓了一些,但是本间军司令官仍是乐观的,他认为很容易的就能够把巴丹半岛占领下来。 日军对巴丹展开攻击 本间的乐观是基于情报部的报告。他们认为巴丹岛的美军只有两万五千名,实际上,美菲联队多达这个数目的三倍。而此情报又说,美菲军队的士气及健康状态皆坏,多数的兵…
麦克阿瑟的脱逃·第十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日军的攻击显得不规则而散发,然而,远东的美陆军仍不能放松警戒。 前线的战斗虽属小规模,不过,日军却从奥利恩-巴卡克线的数处,侵入了主阵地之内。虽然裂缝是被封锁了,但却留下了口袋一般的抵抗地带。 以甘蔗充饥 最初的抵抗地带,乃是在一月二十八日到二十九日之间,…
巴丹半岛沦陷·第十一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当军队被敌军围攻,又是饥饿,又是受着疾病的威胁,而又能够拼死地作战的话,这是非常的难能可贵的。 然而,当最高指挥官弃官兵们而去之时,这正意味着放弃了最后的战斗,战况再也没有任何的指望了。即使兵士们如此的想也是不可厚非的, 金准将担任吕宋部队司令官 理由有两个。麦克阿…
科雷吉多尔揭白旗·第十二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驻留于科雷吉多尔的军队,一直认为“自己是死不了的”。因为,那些防御设施,以及迷魂阵一般的马林他隧道,都被构筑于岩层里面。 科雷吉多尔与吕宋岛隔着三公里宽的海峡,因而,他们认为:日军多强大也无法进攻过来。 化成地狱的科雷吉多尔 在加维特海军基地被破坏了之后…
麦克阿瑟的失败·第十三 作者:瓦德·拉萨福特 ·美国 出自————《菲律宾争夺战》 出自————《战争通史》 很少有骤然而干脆停止战斗的。在投降文书上面署名,并不一定是最后的谈话。民都洛的谢普拒绝投降的要求,在第十四军攻击的焦点转到他的今日,他仍是与逐渐增强的日军周旋,又支持了整整三天。 到了五月九日,他在给澳洲的麦克阿瑟最后的一份电报说:“ 敌军已突破了右翼。我们已经不能做任何的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