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译者的话

译者的话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是一本介绍史迪威主要政治经历的书籍,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史迪威在中国三十三年的活动情况。内容包括史迪威同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无能和消极抗日的丑恶行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正确立场和积极主张,他本人对各种问题的态度,等等。    特别是通过史迪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

前言

前言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的主题写的是美中关系,从广义上说,也是美国与亚洲的关系。阐述这个主题的资料是史迪威将军的毕生经历。    为什么偏要借重史迪威呢,因为他集下列两者于一身,即既有以中国为活动中心的经历,又有美国人教养背景和性格的典型性;也因为他同中国的联系之长竟长达决定现代中国的整个时期,即从激动人心的19…

致谢

致谢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很多人为本书作过贡献。于此,我特向他们的帮助和指教表示感谢。首先我要感谢约瑟夫·史迪威夫人,感谢她允许我查阅和引用她保存的她丈夫的全部文件和家书,并在我查阅这些材料过程中给了我热情友好的招待;感谢贝蒂·史迪威夫人不辞劳苦地为我誊写史迪威的日记和整理他的文件;         感谢史迪威将军的长…

序言·危机

序言·危机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7月,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处在高潮之际,美国政府正式要求蒋介石委员长任命一位美国人、约瑟夫·W.史迪威中将指挥全中国的武装部队。    这项建议是史无前例的;从来还没有任何一个美国人直接指挥过一个盟国的国家武装部队。史迪威将军已经是中缅印战区一位取得了成   就、引起了争议、并同…

一名军官的基础·第一

一名军官的基础·第一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1911年11月,二十八岁的史迪威中尉第一次到中国。那时这个古老的独立国家刚刚蹒跚地步入二十世纪。在他到达中国六个星期以前,革命爆发了,从一座城市蔓延到另一座城市,与大清帝国军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战斗,革命即将推翻腐朽的清朝政权。这场革命由于是偶然爆发的,后来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

看到革命的来访者·第二

看到革命的来访者·第二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史迪威是从上海进入中国的;上海是通商口岸中最大的港口,也是这种口岸的缩影。他第一眼看到的是外国军舰——两艘日本的、两艘法国的、一艘英国的、一艘德国的和一艘美国的——不是以客人的身份而是以占领者的身份停泊在上海港咖啡色的水面上。中国这座由外国企业发展起来的大都市和商业首府大体上…

世界大战·第三

世界大战·第三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1912到1917年,即史迪威二十九岁到三十四岁的那几年,对这位美国陆军军官来说,太平淡了,没有机会运用这样年龄的人的旺盛精力。    虽然欧洲军人从这个时期的中期就遇到了最大的挑战,美国军界却依然象一潭死水,几乎没有被来自大西洋彼岸的战争之风吹起涟漪。    史迪威于1912年1月…

派驻北京·第四

派驻北京·第四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从法国回国十天之后,史迪威的生涯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变,使他从此同中国有了联系。他一回到国内就能够看出,由于陆军十分庞大,加之美国存在着厌战情绪,在军界发迹是没有多大指望的。他生性急躁,没有耐心等待命运的安排,7月25日便前往华盛顿就下一步对他的任用问题进行活动。他拜访了在陆军部人事局工…

“胜任团”与蒋介石之发迹·第五

“胜任团”与蒋介石之发迹·第五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返回美国以后,年过四十的史迪威又回到了学校。1923年,即打胜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以后,在美国军队里没有多少别的事情可做。战败可以振兴军事建设,大获全胜又会导致军务的废弃。    此时地平线上已经看不到明显的威胁,日本似乎已经被华盛顿条约管束起来,于是退缩到大洋屏障背后…

“醋性子乔”·第六

“醋性子乔”·第六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史迪威于1929年7月来到本宁堡步兵学校任战术科主任,当时“本宁改革”在马歇尔的推动下正在进行。这次改革的目标是把依靠作战教范和教室内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法改变为依靠实战经验的教学法。战术是主要科目,因为这是兵法的核心,也是军人必须当机立断的一个领域。    本宁堡步校是陆军的基础战…

出任武官:中国最后的机会·第七

出任武官:中国最后的机会·第七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史迪威晋升为上校以后,于1935年7月7日重返北平。这时中国的前途、日本的扩张和这些事对美国的影响都摆在他面前,等待他以军事观察家的身份去加以研究。武官要研究的主题是驻在国的能力和意图。作为一个情报官员,他的任务是随时向陆军部报告具有军事意义的各种因素和事态发展。他的…

驻华武官:中日战争·第八

驻华武官:中日战争·第八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1937年7月7日晚,皓月当空。紫禁城北海的湖面上,船夫用篙撑着一艘挂着灯笼的游船游弋。美国大使馆的几个人坐在船上,悠闲地欣赏着周围静谧宜人的夜景。他们是史迪威上校夫妇和女儿史文思、约翰逊大使夫妇。    大使馆海军陆战队卫队长约翰·马斯顿上校夫妇    以及史迪威的好友约…

匆忙备战·第九

匆忙备战·第九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史迪威1939年9月重新回到军队任职时,美国军队加上预备役人员,总人数在世界各国武装部队中居第十九位,列在葡萄牙之后,比利时之前。按军人占人口的百分比计算,在世界上居第四十五位。军队现役人员十七万四千人,不到1920年国会法批准的和平时期总兵力的三分之二。美军只有三个编制齐全的师,但…

“派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第十

“派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第十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在卡梅尔,一个星期日上午,阳光明媚。已经是12月份了,天气倒还很暖和。史迪威将军夫妇在家里招待从奥德堡来的一些新下级军官。朝着花园的门敞开着,从楼上卧室的窗户望去,浩瀚的太平洋波涛起伏,雄伟地拍打着海岸。         客人们都身穿便服,因为不是值勤的时候…

“一顿狠揍”·第十一

“一顿狠揍”·第十一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关键问题是能守住缅甸以让通往中国的大门敞开着,还是让缅甸重蹈新加坡的覆辙。局势的发展使史迪威第二次得到了指挥作战的机会。他极想抓住这个机会,虽然指挥作战并不是他担负的使命的根本或主要目的,虽然蒋介石打算让他指挥中国派往缅甸的两个军,不过    是对他表示恭维的一种姿态。史迪…

被保护者·第十二

被保护者·第十二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缅甸丢失后,中国完全被日军封锁,美国开始担心中国与世隔绝后是否还能继续抵抗下去。现在显然需要以有形的支援来鼓励中国,但问题是怎么把物资运到中国。由于日军占领了密支那,航线被迫北移,空中运输变得更加危险和困难了。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把欧洲放在首位,对亚洲战场的战略尚未确定,目前所能设想…

“我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孤立无援”·第十三

“我和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孤立无援”·第十三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史迪威能控制的,可以按自己意愿来训练中国军队为反攻缅甸之用的唯一地方是印度的拉姆加尔。他在这里开始筹建特遣部队,他在缅甸退却时就有了这个打算;他可以在这里把他的各种办法付诸实践,他一贯说他的办法能够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亚于    其他任何国家的军队。当终于克服…

总统的政策·第十四

总统的政策·第十四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蒋夫人于1942年11月来到美国之后,由白宫转交给她的礼物中,有一件是新泽西州东奥林奇的凯思琳·奎因太太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夹着一张三美元的汇票和一张剪辑下来的新闻图片,图片上是日军空袭上海之后坐在铁道上啼哭的一个婴儿。写信人要求罗斯福总统把汇票交给蒋夫人;“这三个美元是我的三个女儿…

史迪威必须走·第十五

史迪威必须走·第十五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向中国提供物资,向中国的空军和地面部队提供军需品的工作是这场战争中最艰巨的后勤任务,大概也是任何战争中所未有过的艰巨的后勤供应问题。如果说地形和气候等自然障碍造成的困难极大,那么由于相互对抗和各参战国士气低落等人为障碍造成的困难也不轻。    夏季几个月的季雨使上述困难更加严重。…

中国在开罗会议的时刻·第十六

中国在开罗会议的时刻·第十六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有一段时间,同重庆好象真的实现了和谐关系。委员长变得出奇地和蔼可亲,在讨论缅甸战役的各次会议上,态度既主动又合作。萨默维尔带着令人鼓舞的消息回到华盛顿,蒙巴顿非常满意地回到印度;而史迪威则认为他是被中国人的彬彬有礼的态度蒙骗住了。    史迪威写道:“他想他们什么事都愿意…

公路修复·第十七

公路修复·第十七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人们总认为一位将军级的战区司令是不会亲临前线到师一级去的,更不用说下到团或营一级了。史迪威回到缅甸采取了与这种传统不一样的做法,他完全不是因为在上层酒足饭饱呆腻了,也不是单纯想打仗,而是由于他有一个实际认识:只有他亲自临阵指挥,才能使中国军队采取攻势,才能使战役有可能获胜。    1…

“整个亚洲的前途危若累卵”·第十八

“整个亚洲的前途危若累卵”·第十八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史迪威在缅甸的几个月中,中国的局势由于政治和经济瘫痪的关系,由于日军发动新攻势以及中国内部日益加深的不团结和不满情绪的影响,令人非常吃惊地恶化了。对政府不满的情绪在去年12月爆发出来了,那时蒋介石正在参加开罗会议,一帮年轻军官密谋要干掉何应钦、戴笠、孔祥熙、陈立夫、…

“胜任”的限度·第十九

“胜任”的限度·第十九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解决问题的时机还不成熟,因为蒋介石迄今仅仅是口头上表示接受而已,他向美国提出的三个条件一个也没有得到满足。赫尔利9月8日与蒋介石开始谈判时新的争论出现了。委员长要求在密支那的中国军队向南面的八莫发动进攻,把龙陵的日军吸引过去。史迪威反对这个要求,理由是密支那军队需要休息,而自从…

“现在——我们该脱身了”·第二十

“现在——我们该脱身了”·第二十 作者:巴巴拉·塔奇曼·美国 出自————《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 出自————《战争通史》    史迪威意外地碰到了好运气,他机灵地抓住了机会,终于象他所希望的那样在战场上干到战争结束。然而,在他回国后的最初几个月,他的命运看来是做平淡无味的办公室工作。    他于1月23日被任命为美国国内陆军地面部队司令,负责训练工作,但是在国外的战争激烈进行的时候,这个职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