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者前言·第三版按语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英译者前言 (附对《万湖会议纪要》一文的按语) 对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来说,往往觉得时间难以打发,不过,近年来我一直在专心埋头翻译阿尔明·冯·隆将军的《失去了的世界帝国》及其续篇《世界大屠杀》。 这些战略概要都搞自隆那厚厚两卷对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作战分析,这是他作为…
《万湖会议纪要》·第一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军事作家往往回避本文的命题,不过犹太人问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及其后果都有影响。这个问题不能永远置之不理。 人们也用不着害怕就这问题作番坦率的探讨,因为这丝毫无损德国军人的荣誉。 远在大战以前,国家社会党的犹太民族政策已经造成了军事上的混乱。一千一百万散居欧洲各地…
通向中途岛之路·第二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在德文原著中,一开始是一篇对一九四一年和一九四二年之间冬天苏联反攻的分析。对美国的读者来说,最好是以隆所写的关于中途岛战役的出色前言开始,这篇前言也提到俄国的形势。不同战场间的互相影响超过一般人的料想,而隆是充分意识到这种联系的。——维·亨。 — — 英译者按 日本的崛起 …
中途岛·第三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世界历史上一场关键性的战役这时候正在地球另一面的海上进行,在德国,甚至在我们的最高统帅部里,却没引起注意。我们的日本盟友未能给我们提供关于中途岛之战的真相,无异是背信弃义。然而,希特勒不喜欢听坏消息,哪怕有一份反映真实情况的报告,很可能他也不会重视。认真的德国读者要了解整个战争的进程,一定要掌握一…
全球滑铁卢·第四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一 瓜达卡纳尔岛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没有一个德国人会听到这个月份而不浑身战栗。 在那个不祥的月份里,我们短暂的绝对统治遭受到同时发生的四场灾难:两场在北非,一场在俄国,一场在南太平洋。 英国人十月下旬开始的阿拉曼攻势于十一月二日把隆美尔的非洲兵团挤出埃及,一去不复返…
欧洲堡垒的瓦解·第五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阿尔明·冯·隆的后记栩栩如生地描述了元首的活动,尤其是在他即将完蛋时的活动。 在这本回忆录里,隆对希特勒的分析极其严格无情,远远超过对军事行动的分析;他的德文原著的编辑指出,这篇回忆录是隆在临终的病榻上起草的,未经修改。 回忆录开头部分是这样的: 在最高统帅…
德意志的灭亡·第六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隆将六月间诺曼底的登陆和苏军的进攻视为一次联合军事行动。这一点单就其概括意义而言,是正确的。在德黑兰,大联盟确曾赞同由东西两面同时夹击德国。但俄国人并未获悉我们的作战计划,我们也并未获悉他们的。一旦我们登陆以后,有两星期斯大林是否会信守诺言展开攻 击,仍是十分捉摸不定的。 本章将…
日本的垂死喘息·第七 作者:阿尔明·冯·隆·德国 出自————《世界大屠杀》 出自————《战争通史》 《世界大屠杀》一书刚在德国出版,《美国海军学院记录汇编》中就译载了以下引起人们争议的一章。因为我是莱特湾战役中的一位战列舰分舰队司令,所以该刊物约我写了一篇反驳的文章。现将其附于这章后面。 —— 英译者按 一九四四年年底我们在阿登发动的攻势, 即所谓凸出地带战役,是与莱特湾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