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兵书 – 第 11 页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二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旆   《说文》曰:旆者,旆然垂也。   《尔雅》曰:续旐曰旆。(帛续旐末为燕尾也。)   《左传》曰:楚令尹南辕反旆。   又曰:拔旆投衡乃出。   又曰:晋楚战,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子玉,楚令尹也。)子西将左,子上将右。(子西,斗宜申。子上斗勃也。)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三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剑上   《释名》曰: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又敛也,以其在身拱时敛在臂内也。其旁鼻曰镡。(音寻。)镡,寻也。带所贯寻也。其末曰锋,末之言也。   《韵集》曰:镡,(音覃)剑口也。《方言》曰:鞘,(音肖。)谓之室。   《说文》曰:韬,谓之衣。(亦曰礻尧,礻尧音绕)《字林》曰:璏,(直例反。)剑鼻也。…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四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剑中   《吴越春秋》曰:越王允常聘欧冶子作名剑五枚,三大二小,一曰纯钩,二曰湛卢,三曰豪曹,或曰盘郢,四曰鱼肠,五曰钜阙。秦客薛烛善相剑,王取豪曹示之,薛烛曰:”非宝剑也,夫宝剑五色并见,今豪曹五色黯然无华,殒其光,亡其神矣。”王复取钜阙示之,烛曰:”非宝剑也。夫宝…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五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剑下   《吕氏春秋》曰:伍员如吴。过於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已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与丈人,曰:”千金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吴,尚犹不取,今我何用子之千金…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六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刀上   《释名》曰: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其末曰锋,言若锋刺之毒利也。其本曰环,形似环也。其室曰削,削,峭也。其形峭壳,裹 刀体也。室口之饰曰琫,捧,捧也。捧来口也。下末之饰曰〈王毕〉,〈王毕〉,卑也;在下之言也。短刀曰拍髀,带时拍体旁也。   又曰:露拍,言露见也。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七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刀下   陶弘景《刀剑录》曰:董卓少时,耕野得一刀,无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斫玉如木。及贵,示五官郎蔡邕,邕曰:”此项羽刀也。”   又曰:袁绍在黎阳,梦有人授一宝刀。及觉,果在床前。铭曰:”思绍。”思绍,字也。   又曰:郭璞于太原得一刀,文曰:&#8…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八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弓   《释名》曰: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邪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弣。(孚主切。一作拊。)弣,抚也。所 抚持也。箫跗之间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说文》曰:弓,近穷远,象形也。弴,(音雕,又音敦。)画弓也。弭,弓无缘,可以解骖觚也。弲,(许缘切。)角弓也。弧,木…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七十九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弩   《释名》曰:弩,怒也。有势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门户枢机开阖有节也。   《说文》曰:洛阳名弩曰弲。(许缘切。)彀,弩也。彍,满弓也。(彍,音霍。)   《古史考》曰:黄帝作弩。   《广雅》曰…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箭上   《字林》曰:箭,天竹也。   《字统》曰:箭者,竹之别形,大身小叶曰竹,小身大叶曰箭。箭竹主为矢,因谓矢为箭。   《开元文字》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箭,筿也。自关而东谓之矢,自关而西谓之箭。箭者,竹名,因以为号也。三镰,谓今{角}(音同。)射箭也。平题,今戏射箭也。镰,棱也。题,头…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一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箭下   《魏百官名》曰:三公拜赐鹑尾、鹘尾髇(许交切。)箭十二枚。   《三齐略记》曰:富平城,孝明帝时改为厌次。此城东南五十里有蒲台,高丈八。秦始皇所顿处时,在台下萦蒲系马夹道数百步,到今蒲生犹萦马。蒲似水杨而劲堪为箭。   《博物志》曰:交州山夷名曰俚子,弓长数尺,箭长尺馀。以燋铜为镝,涂毒药於镝…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二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戈   《易》曰:离为戈兵。   又曰:投戈散地,则六亲不能相保。   《书》曰:武王至商郊,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又曰:武王伐纣,战於牧野。前徒倒戈,血流漂杵。   又曰:成王崩,太保命仲桓、南宫毛(孔安国曰:二臣…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三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戟上   《释名》曰:戟,格也。旁有枝格也。戈,勾矛戟也。戈,过也。所刺则决过,所勾引制之不得过也。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称常也。手戟,手所持擿之戟也。   《说文》曰: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也。戟,有枝兵也。戟读若棘。镆耶,大戟也。   《方言》曰:戟,楚谓之孑…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四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戟下   《世说》曰:旧制三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曹公将讨张绣,入见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是不敢朝见。(一出郭颂《世语》。)   孙盛《异同难语》曰: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于庭前,逾垣而出。材力绝人,莫之能害。   干宝《搜神记》曰:汉武帝时,张宽为扬州刺史。先是有二老翁争山地…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五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槊   《通俗文》曰:矛丈八者谓之槊。   《晋书》曰:刘迈,毅之兄也。迈字伯群,少有才幹,为殷仲堪中兵参军。桓玄之在江陵,甚豪横,士庶畏之,过於仲堪。玄曾於仲堪厅事前戏马,以槊拟仲堪。迈时在坐,谓玄曰:”马槊有馀,精理不足。”玄自以才雄冠世而心知外物,不许之。仲堪为之失色。  …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六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甲上   《释名》曰:铠犹垲,垲,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似物孚甲以自御也。   《广雅》曰:函甲,介铠也。   《说文》曰:铠,甲也。釬,(音汗。)臂铠也。錏,(音叚,音鸦,金遐)颈铠也。   《世本》曰:杼作甲。(宋衷曰:少康之子舆也。甲,铠也。《墨子》同。)   《书》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孔…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七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甲下   《吴越春秋》曰:勾践使大夫种於吴曰:”窃闻大王兴大义,诛强救弱,越使贱臣种以先人藏器及甲二十领以贺君。”   又曰:公子光伏甲士於私室,具酒而请王僚。王僚乃被棠夷之甲三重,使兵卫至光家之门,夹陛带甲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专诸置鱼肠剑炙鱼腹中而进之,刺王僚,贯达背,王僚立死…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八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盾下   《春秋元命苞》曰:帝俈戴干,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象招摇。(宋均曰:干,盾也。招摇为天戈,戈盾相副戴之者象见天中以为表者也。)   《史记》曰: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馀骑因项伯面见羽,谢无有闭关事。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剑盾…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八十九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鞍   《说文》曰:鞍,马鞁具也。(鞁,皮彼切。)   《汉书》曰:孝宣许皇后,元帝母也。父广汉昌邑王侍郎,从武帝上甘泉,误取他郎鞍以被其马,发觉,吏劾从行而盗当死者。诏下蚕室,后为宦者丞。   司马彪《汉书》曰:光武征赵喜,引见,赐鞍马,待诏公车。   《东观汉记》曰:景丹将兵诣上,上劳勉。丹出至城外…

太平御览·兵部·九十

太平御览·兵部·九十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羁   许慎《说文》曰:羁,马络头也。   《左传》曰:晋公子重耳之及难也,秦伯纳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於天下,(杜预曰:羁,马羁,绁马〈革畺〉也。)臣之罪甚多矣。请由此亡。”   又曰: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文公出时也。)尽用以…

西周·姜尚灭商助周建齐国

西周·姜尚灭商助周建齐国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姜尚,是民间传闻极广的西周初年的著名军事家。         姜尚又叫姜子牙,传说为炎帝之苗裔,其先祖因协助大禹治水、管理地方政务有功,曾被禹封在吕这个地方(今河南西南部南阳一带),其子孙又用封地为姓,所以姜尚又称吕尚。夏、商之际,姜氏的后代或受封为官,或在民间为庶人。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姜氏就是姜…

春秋·曹刿鼓士气长勺败齐

春秋·曹刿鼓士气长勺败齐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曹刿,是春秋初年鲁国的民间军事家。他的活功记载下来的虽然不多,但是他的军事思想却是很有价值的。         在介绍曹刿以前,先要简单地说一说春秋初年鲁国和齐国的关系。鲁国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建立的重要封国,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县),保存了较多的周代文化典籍,向以礼义之邦闻名于诸侯。它的北方邻国是…

春秋· 孙武著兵书助吴败楚

春秋· 孙武著兵书助吴败楚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他写的《孙子兵法》一书,是我国和世界现存的最早兵书,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孙武的祖先田书是齐国的将军,因进攻莒国有功,齐景公赐他姓孙,把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他作为封邑,成为齐国著名的军事家。田书生子田冯,继续当了齐国的卿;…

战国·吴起·善治军威震西河

战国·吴起·善治军威震西河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吴起,战国前期卫国人。他在鲁国、魏国训练军队、指挥战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后来辅佐楚悼王变法,以身殉职。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吴起出身于卫国一个新兴的富商之家。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向奴隶主贵族展开夺权斗争;原来身分低贱的庶人、工商,提高了社会地位…

战国·齐·孙膑·马陵道智擒庞涓

战国·齐·孙膑·马陵道智擒庞涓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孙膑,齐国人,孙武的后代,是战国中期的著名军事家和将领。他协助齐威王改革内政,训练军队,在桂陵和马陵两次著名战役中以卓越的战略战术打败了强大的魏国,生擒了魏国名将庞滑,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贡献。他所著的《孙膑兵法》一书,在失传了两千年之后于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重新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

战国·燕·乐毅·辅燕君大破强齐

战国·燕·乐毅·辅燕君大破强齐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乐毅,战国后期赵国人,是战国初年魏文侯手下的名将乐羊的后代。乐羊为魏攻伐中山国有功,魏文侯将灵寿(今河北灵寿县)封给乐羊,乐氏遂世代定居于灵寿。中由复国后,赵武灵王再次灭掉中山国,灵寿就属于赵地。乐毅出身于世代将门之家,成为战国后期的著名将领。         乐毅自幼习武好兵,熟读军法,赵国…

战国·齐·田单·“火牛阵”奇计破燕

战国·齐·田单·“火牛阵”奇计破燕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田单,公元前四至前三世纪,是战国后期齐国的名将。当乐毅攻下齐国七十多座城,齐国濒临危亡时,田单团结齐国军民坚守即墨;后来又以卓越的军事计谋和战略战术打败了强大的燕军,复兴了齐国,从而为自己的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战国时齐国的国君姓田,田单是国君的远房亲戚。他年轻的时候,当…

战国·赵·廉颇·老将军“负荆请罪”

战国·赵·廉颇·老将军“负荆请罪”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将领,生卒年不详。他登上历史舞台活动的时候,正是公元前三世纪的战国后期。这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的诸侯国进行着激烈的兼并战争,战火燃遍了全中国,连绵不断。作为赵国大将的廉颇,前后征战四十多年,为赵国的强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公元前306…

秦·战神白起·战长平名扬诸侯

秦·战神白起·战长平名扬诸侯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白起,秦国廊县(今陕西眉县)人,是战国后期秦国的名将。他毕生在秦昭王手下指挥军队,对秦国在兼并战争中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白起年轻时酷爱武艺,熟读兵法。当时的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在国内任贤使能,发展生产,奖励耕战,社会秩序良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得到迅速的发展;对外则力图通…

秦·王翦、王贲·灭楚齐完成统一

秦·王翦、王贲·灭楚齐完成统一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战国王翦、王贲(公元前三世纪)。王翦,战国晚期秦国频阳东乡(今陕西蒲城县西)人,是在秦王政(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名将,其子王贲,也是著名将领。         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登位。这时,东方的韩、魏、赵、齐、燕、楚六国,经过长期的战争,力量都已大大削弱,唯独经过商鞅…

秦·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秦·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蒙恬是秦王朝的名将。他的祖先本来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后来,祖父蒙鹫从齐国到秦国,做了秦的将领;父亲蒙武也为秦将,他们在帮助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事业中,都立过不小的战功。出身世代将门家庭的蒙恬,从小就精通骑射,武艺超群。成年后,虽然学习治理刑狱的法律,作过一段审理狱讼的文书工作,但他一生主要的活动,是守卫…

西汉·韩信·点将兵多多益善

西汉·韩信·点将兵多多益善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有一次,汉高祖刘邦与淮阴侯韩信谈论将领们的才能,韩信对他们评论不一,都看不起,最后,刘邦问他:“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指挥十万兵马。”刘邦反问道:“那你呢?”韩信说:“臣是多多益善。”的确,韩信带兵越多越好,并不是什么自谀之辞,从历史记载看,他是一个很有组织才能,善于带兵的将…

西汉·周勃·周亚-双猛将平叛安刘

西汉·周勃·周亚-双猛将平叛安刘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绛侯周勃、条侯周亚夫父子是两员猛将。他们相继出现在西汉初年的政治舞台上,并在关系到汉王朝存亡盛衰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周勃是今江苏沛县人,青少年时代,家境很贫苦,靠织苇席为生,有时还给人家吹喇叭办丧事。         秦朝末年,刘邦响应陈胜、吴广起义在沛县起兵反秦,…

西汉·卫青·长平侯横扫漠南

西汉·卫青·长平侯横扫漠南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古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卫青是西汉时期难得的杰出将领,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出身低微。他的母亲因嫁给姓卫的,所以以后她就被称为卫媪(ao袄,对老年妇女的称呼)。卫媪年轻时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做奴仆,她与跟在公府做事的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少年时在父亲家生活,受…

西汉·霍去病·霍嫖姚为国忘家

西汉·霍去病·霍嫖姚为国忘家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在陕西省兴平县的茂陵旁边,矗立着一座形式象祁连山的坟墓,墓碑上刻着“汉骠骑将军、大司马、冠军侯霍公去病墓”,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在墓前留连忘返,深切吊念这位功高似祁连的青年英雄——霍去病。         霍去病是西汉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他父亲霍仲孺是平阳县的街役,分发在汉武帝的亲姐…

西汉· 飞将军李广·至今犹忆李将军

西汉· 飞将军李广·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代诗人高适写下了“至今犹忆李将军”的著名诗句。李将军为什么值得后人纪念呢?这得从他一生的事迹谈起。          李将军指李广,西汉中期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出身在世代将门之家,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名将。李广年青时就学习祖传箭法,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汉文帝十…

西汉·赵充国·平西羌威德并用

西汉·赵充国·平西羌威德并用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西汉·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年),字翁孙,是西汉时期有名的武将。他生长在院西上都(今甘肃天水西南),这里是西汉的边陲之地。在他青少年的时候,匈奴为患,经常骚扰陇西一带。所以少年的充国,对匈奴贵族烧杀虏掠的罪行,有所见闻。同时也听到了许多汉朝名将出击匈奴的动人故事。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充国从…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震西域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震西域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东汉·班超(公元32年~102年)         当人们阅读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时,首先在书的扉页上看到的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班固有一个弟弟叫班超,是汉朝继张骞之后,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威震西域的人物。正是:哥哥《汉书》光后世,弟弟通西耀千秋。         自张骞通西域后,西汉…

东汉·马援·战沙场“马革裹尸”

东汉·马援·战沙场“马革裹尸”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东汉·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         马援是东汉初期的名将,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年时就死了父母,跟着哥哥马祝成长。新莽时,当个小军官。有一次,马援押送囚犯,囚犯们痛哭流涕地哀求释放,他起了侧隐之心,真的把犯人一起都放了,自己也只好逃到边境北地(今甘肃庆阳西…

三国·关羽·水淹七军震华夏

三国·关羽·水淹七军震华夏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关羽,字云长。他的胡须又长又美,故有“美髯公”之称。河东解县(山西临猗西南)人。三国时,蜀汉大将,他是刘备军事集团占第一位的重要将领,跟随刘备多年,立过不少战功,以忠勇著称。       东汉末年,因犯事亡命奔往涿郡(今河北涿县),恰逢刘备在家乡起兵,他和张飞共投刘备,一起参加镇压黄巾起义。从此追…

三国陆逊·彝陵道火烧连营

三国陆逊·彝陵道火烧连营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华亭(上海松江)人。三国时,吴国将领中的后起之秀,是我国古代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刘备发动几十万大军进攻吴国,他担任吴军最高指挥,火烧蜀军连营,取得彝陵之战的胜利,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陆逊出身江东大族,父亲做过九江都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隋·韩擒虎·贺若弼·克建康猛将立功

隋·韩擒虎·贺若弼·克建康猛将立功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隋·韩擒虎(538年~592年)、贺若弼(544年~607年)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但是,当时南方还有一个陈朝,中国仍处于南北分立状态。分裂的局面阻碍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割据战争也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特别是在南方,由于陈朝统治者的极端…

隋·史万岁·刚直不阿良将风

隋·史万岁·刚直不阿良将风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史万岁,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其父史静,原为北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少年英俊,喜读兵书,善于骑射,人们说他“骁捷若飞”。他十五岁那年,正好北周与北齐交战于芒山,史万岁第一次随父出征。北周灭齐时,其父在一次战役中阵亡。史万岁受周武帝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袭父爵称太平县公。         北周末…

唐·李靖·辅唐室转战南北

唐·李靖·辅唐室转战南北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李靖(571年~649年),公元618年,隋王朝在农民起义的烽火中灭亡了。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取了去,作为改朗换代的工具。当年五月,大贵族大官僚李渊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称帝,建立了唐朝。李唐王朝从618-628年,用了十年时间,镇压农民起义,剪除割据各地的地主武装,实现了全国的统…

唐·李勣·戎马倥偬战功赫

唐·李勣·戎马倥偬战功赫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李勣(591年~669年)         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明唐后賜姓李,因避李世民的讳,去掉世字,故成単名李勣。曹州离孤(山东东明东南)人,自称山东田夫,其突家中富有。早年追随翟让起义,在瓦閃年中起了重要作用。瓦岗军失敗后降唐,跟随李世民扣平割刷势力,并且参加居初所有重大军事活効,…

唐·裴行俭·巧计大破西突厥

唐·裴行俭·巧计大破西突厥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裴行俭(619年~682年),唐朝初年,西突厥一度强盛起来,称霸西域,奴役那里的少数民族人民,阻断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贞观年间,唐太宗在灭止东突厥后,出兵征讨西突厥,取得了不少胜利。高宗继位后,继续对西突厥用兵,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灭西突厥。西突厥政权虽然不存在了,但突厥贵族仍时有反叛,…

唐·高仙芝·西征智取小勃律

唐·高仙芝·西征智取小勃律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在唐朝,有不少出身于少数民族的将帅,他们为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历史上的名将,高仙芝便是其中颇有名望的一位将领。         高仙芝是高丽人,父亲高舍雞为安西四镇(龟兹、于阑、疏勒、焉耆。后焉耆为碎叶所代)将校。高仙芝二十岁跟随父亲到了安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所在地,先后…

唐·李光弼·三战三捷败叛军

唐·李光弼·三战三捷败叛军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李光弼(公元708年~764年)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契丹族人。其父楷洛原是契丹酋长,武则天时归附唐朝,官至左羽林大将军,封蓟郡公。李光弼出身于大将家庭,从小喜爱练武,年青时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其后曾任安西都护、朔方节度副使职务。因平定吐蕃、吐谷浑贵族骚扰有功,赐称云麾将军。天宝十四年(公元…

唐·郭子仪·郭令公平安史乱

唐·郭子仪·郭令公平安史乱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唐代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他一生在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官,可谓“四朝元老”重臣,德高望重,所以人们又尊称他为“郭令公”。         郭子仪的青年对代,正处于唐玄宗统治前期。最初,他在京城长安做左卫长史(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因其武艺超群,…

南朝宋·檀道济·月夜量沙避强敌

南朝宋·檀道济·月夜量沙避强敌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南朝宋·檀道济,在南北朝之初,强大的北魏屡次南侵,总想吞并南朝。在双方激战中,檀道济智勇双全,久历沙场,使北魏闻风丧胆,不敢南望,他是南朝少有的大将。          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早在东晋末(公元416年),他就跟随刘裕(后来的宋武帝)北伐,担…

西晋·羊祜·贵攻心遗爱人间

西晋·羊祜·贵攻心遗爱人间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西晋·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费县西南)人。西晋的开国元助又是名将。他为西晋的统一战争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羊祜出身于“世代二千石”(指太守,郡的长官)之家,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外孙。早年丧父,由叔父扶养。         三国魏末,政权渐移归司马氏,魏帝成为司马氏…

东晋·祖逖·中流击楫誓言壮

东晋·祖逖·中流击楫誓言壮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东晋·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逍县(河北涞水北)人。东晋著名将领,是东晋第一个进军北伐的人,曾经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全部失地,由于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对他不加支持,忧愤成疾,死于军中。         祖逖是北方士族,出身那守世家。为人品行端正,重义轻财,每到田庄,总要发放谷物布帛等周…

东晋·谢玄·风声鹤唳丧敌胆

东晋·谢玄·风声鹤唳丧敌胆 出自————《名将传》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东晋名将谢玄,出身于世家大族陈郡谢氏,是名相谢安兄谢奕之子,字幼度,小名羯儿。著名才女谢道韫是他的亲姐姐。他小时候也很聪慧机灵,和同辈的谢韶、谢朗、谢川合称“封胡羯末”(这些都是他们的小名)。由于他的口齿伶俐,先知人意,从小就得到叔父谢安的器重。         谢玄成年之后,一直未曾出仕。由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