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兵书 – 第 9 页 – 吴起兵法网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续通典·兵部·兵八

续通典·兵部·兵八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避銳   堅壁持久候隙破之   堅壁挫銳   不戰挫銳   敵飢以持久敝之   因敵飢乘其敝而取之唐   因敵三鼓致衰敗之元   致敵力疲夾攻敗之   陣久疲致敗五代   出其不意   擊其不備   攻其不整   先設備而勝   ○避銳   五代   元   △五代   五代梁遣王景…

续通典·兵部·兵九

续通典·兵部·兵九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以逸待勞   師不襲遠   餌敵取勝   軍勝擄掠被追襲多敗   抽軍   卑辭怠敵取之五代   稱降及和因懈敗之   兩軍相對取背破之   兩軍相對繼遣軍助即勝   兵多力有餘宜分軍相繼   我寡敵眾自遠至乘疲敗之   挑戰   敵處高勿攻   賊黨急之則合緩之則離   假託安眾 …

续通典·兵部·兵十

续通典·兵部·兵十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行軍下營審擇其地   鄉導   下營斥堠并防捍及分布陣   先據要地及水草   據倉廩   ○行軍下營審擇其地   唐   五代   宋   元   △唐   唐太宗討高麗營州都督張儉畏不敢深入李道宗請以百騎往曰臣請二十日行留十日覽觀山川得還見天子因傍南山入賊地相易險度營陣便處將還會…

续通典·兵部·兵十一

续通典·兵部·兵十一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攻其必救   軍師伐國若中路城大兵多須下方過   必攻其易   輕易致敗   乘敵亂而取之   分敵勢破之   審敵勢破之附   布陣大勢分易敗   惜軍勢五代   力少分軍必敗   ○攻其必救 【 先取根本同】   唐   五代   宋   遼   元   明   △唐   唐高…

续通典·兵部·兵十二

续通典·兵部·兵十二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按地形知勝負   自戰其地則敗   據險隘   塞險則勝否則敗   死地勿攻   總論其地形附   勵士決戰   眾寡勢百相懸勵士攻其師   乘卒初銳用之   激怒其眾   ○按地形知勝負   五代   宋   元   明   △五代   五代梁王景仁將兵擊趙至柏鄉晉王李存朂救之欲…

续通典·兵部·兵十三

续通典·兵部·兵十三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圍敵勿周明   圍師量無外援緩攻取之   絕糧道及輜重   火攻   乘風取勝   水攻   敵半涉水擊必勝   禦敵水軍絕下流敗之   ○圍敵勿周【明】   明劉江伏兵敗倭賊奔櫻桃空堡中官軍環攻之將士欲入堡勦殺江故開西壁以縱之仍分兩翼夾擊擒斬無算諸將問故江曰賊既入堡唯有死鬭我兵多…

续通典·兵部·兵十四

续通典·兵部·兵十四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因機設權   多方誤之   先攻其心   奪敵心計   ○因機設權   唐   五代   宋   遼   金   元   明   △唐   唐長孫晟討達頭晟謂突厥飲泉易可餌毒因取諸藥毒水上流達頭人馬飲之多死大驚曰天雨惡水其亡我乎因夜遁又王忠嗣在朔方每至互市時即高估馬價以誘之諸番聞之…

续通典·兵部·兵十五

续通典·兵部·兵十五 作者:(清)·高宗· 敕撰 出自————《续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敵無固志可取之   歸師勿遏   大陣動則亂因乘而敗之   先設伏乘勢逐敵敗之   乘勝   乘勢先聲後實   散眾   因敵懼遂取之   推人事破災異   風雲氣候雜占   ○敵無固志可取之   唐   五代   宋   金   元   明   △唐   唐高祖為山西河東道撫慰大…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一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一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制   《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军、师、旅、卒、两、伍,皆众名也。伍一比,两一闾,卒…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二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二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制   汉兴,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国。   十一年,发巴蜀材官及中尉卒三万人皇太子卫,军霸上。惠帝七年,发车骑、材官诣荥阳。文帝三年,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景帝後二年,发车骑、材官屯雁门。武帝,王恢击匈奴,伏兵车骑、材官三十馀万,匿马邑旁谷中。   宣帝神爵元年,发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材官…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三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三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制   魏制略如东汉,南北军如故。   魏武为相国,置武卫营,相府以领军主之。   文帝增置中营,於是武卫、中垒二营,以领军将军并五校统之。是时有中、左、右、前军各一帅,又有中护、中领军、领护军将军各一人。   黄初中,复令州郡典兵,州置都督,寻加四征、四镇将军之号,又置大将军,都督中外兵之柄世在司马…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四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四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制 梁太祖开平元年:初,帝在藩镇,用法严,将校有战没者,所部兵悉斩之,谓之拔队斩。士卒失主将者,多亡逸不敢归,帝乃命凡军士皆文其面,以记军号。军士或思乡里逃去,关津辄执之送所属,无不死者,其乡里亦不敢容。由是亡者皆聚山谷为盗,大为州县之患。至是诏赦其罪,自今文面亦听还乡里,盗减什七八。 吴氏《能改斋漫…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五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五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制   神宗即位之初,总治平之兵一百十六万二千,而禁军步骑六十六万三千。帝患兵冗不继,始议销并,乃亲制选练之法,靡不周悉。其立军之制,非新经科简,即团并有馀,或特创名,或因旧额增损,指挥之数无常焉。熙宁元年,诏诸路监司察州兵拣不如法者按之,不任禁军者降厢军,不任厢军者免为民。   先是陈升之建议,卫兵…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六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六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制   高宗开元帅府於南京,初募兵近万人。王旅寡弱,至招溃卒、收群盗以补之。既即位,始置御营司,以大臣主之。四年,以御营司并归枢密院。(详见《禁旅门》。)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御前诸军者,本高宗所收诸将部曲也。祖宗以来,内外诸军惟厢、禁二色而已。禁军皆隶三衙,而更戍於外;厢军者所在…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七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七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禁卫兵   《周官》: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之官府,次舍之众寡(时,四时。比,校次其人之在否,官府之在宫中者,若膳夫、王府内宰之属。次,诸吏直宿,若今部署诸庐者。舍,其所居寺也)。为之版以待(官府次舍之版图及其人之名籍以待比),夕击柝而比之(莫行夜以比直宿者,为其有懈怠离部署)。国有故则令宿、…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八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八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郡国兵(乡兵)   周制: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详见《兵制门》)。   秦始皇并天下,列为三十六郡,郡置材官。   汉列郡、王国、侯国,三者其兵不殊。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职甲卒。其在王国者,则以内史比郡守,中尉比都尉。侯国亦有相,秩比天子令、长。其郡国之兵,必有虎符而後可发。   齐王欲发兵诛诸…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九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九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教阅   《周礼·大司马》:”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民,平列陈,如战之陈,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贲鼓,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有司表貉,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车战   周武王戎车三百两(兵车,百夫长所载。车称两。一车步卒七十二人,凡二万一千人,举全数),虎贲三百人(勇士称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皆百夫长),与受战於牧野。   《诗》:”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临车也;冲,冲车也。孔氏曰:”临者,在上临下名;冲者,在傍突之称。二车不同…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一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一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马政(祭马祖)   《周官》:”校人掌王马之政(政,谓差择养乘之数也。《月令》曰:”颁马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驽马一物(种,为上善似母者,以次差之。玉路驾种马,戎路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驽马给宫…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二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二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马政   宋初,有左、右飞龙二院,以左、右飞龙使各二人分掌之。时诸州监牧多废,国马无复孳息。   太祖始置养马二务,又兴葺旧马务四,以为放牧之地。分遣中使诣边州,岁市马,自是闲厩之马始备矣。   先是两河入虏界盗马,边吏籍数以闻,官给其直。上方镇抚,不容私掠,乃诏禁之,悉还所盗马,戎人悦服。   太宗…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三

文献通考·兵考·兵考十三 出自————《文献通考·兵考》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军器   《周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以和军旅,以正田役,以鼖鼓鼓军事(大鼓谓之鼖,长八尺)。凡军旅,夜鼓{鼓蚤}。({鼓蚤},夜戒守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大{鼓蚤},夜半一通为晨戒,旦鸣五通为发昫”。昫,伏其反)。军动则鼓其众(动旦行)。   司常掌…

清朝通典·兵部·兵一

清朝通典·兵部·兵一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一   (臣)等謹按歷代設兵各有因革損益惟唐府兵為較善我朝八旗之制開國之初先編立四旗以統人眾尋以遠近歸附日廣增建為八旗然猶統滿洲蒙古漢軍之眾而合於一也其後戶口日繁又編蒙古八旗設官與滿洲等編漢軍八旗設官與滿洲蒙古等共為二十四旗以旗統人即以旗統兵凡隸乎旗者皆可以為兵非如歷代有簽派召募充補之煩而後收兵之用也越…

清朝通典·兵部·兵二

清朝通典·兵部·兵二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二   八旗兵制下   △八旗兵制下   八旗步軍營   內府三旗   圓明園內府三旗   火器營   健銳營   三旗虎槍營   ·八旗步軍營 【 順治元年設】   提督九門巡捕五營步軍統領一人左右翼步軍翼尉每翼各一人 【 順治元年設步軍總尉乾隆十九年改名翼尉】 八旗步軍協尉每旗各三人 【 順治五年設…

清朝通典·兵部·兵三

清朝通典·兵部·兵三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三   駐防兵制   △駐防兵制   盛京   吉林   黑龍江   直隸   山東   山西   河南   江南   浙江   福建   廣東   湖廣   四川   陜西   甘肅   伊犁各處駐防   西北各處駐防   ·盛京   盛京將軍一人 【 駐劄 盛京城統轄本城駐防官兵及分駐城守尉四防守尉…

清朝通典·兵部·兵四

清朝通典·兵部·兵四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四   綠營兵制上   △綠營兵制上   直隸   山東   山西   河南   江蘇 安徽 江西   福建 浙江   ·直隸   直隸總督一人 【 駐劄保定府】 統轄本標官兵分防各營兼節制提標一鎮標五   督標中軍兼管左營副將一人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六百五十八名右營遊擊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

清朝通典·兵部·兵五

清朝通典·兵部·兵五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五   綠營兵制下   △綠營兵制下   陜西 甘肅   四川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陜西 甘肅   陜甘總督一人 【 駐劄甘肅蘭州府】 統轄本標官兵兼節制撫標一提標三鎮標八   督標中營中軍副將一人中軍都司一人千總二人把總四人兵五百九十四名左營參將一人中軍守備一人千總二…

清朝通典·兵部·兵六

清朝通典·兵部·兵六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六   藩部兵制   △藩部兵制   (臣)等謹按自昔聲教所訖遐邇咸賓凡在要服荒服之列者不過使之保塞壖通朝貢而止洪惟盛朝德威彌盛漸被無垠絕幕之遙如在宇下自內扎薩克蒙古及喀爾喀四部迄乎青海西藏莫不統於旗藉以時簡其軍實審其壯丁並同內八旗故入覲則隨獮狩之班有事則備徵調之用兵制之盛古未有也邇者西陲平定天山南北準…

清朝通典·兵部·兵七

清朝通典·兵部·兵七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七   恩卹   △恩卹   (臣)等謹御兵之道必在紀律嚴明恩威並濟我朝列聖相承豐功偉業厚澤深仁並著方策皇上御極以來西域蕩平金川底定天戈所指眾志成城葢由軍政素嫻是以臨事無不踴躍赴功克敵致果用集鴻勳猶復湛恩廣被容慮周詳如改定內外武職養廉給與綠營陣亡卹廕諸大政皆所以策勵戎士軫念成勞又如勻派養育兵額銀米及撥給…

清朝通典·兵部·兵八

清朝通典·兵部·兵八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八   軍令   △軍令   天命三年太祖高皇帝興師伐明諭諸貝勒大臣俘獲之人勿去其衣服勿淫其婦妾勿離異其匹偶拒戰而死者聽之若歸順者慎勿輕加誅戮   天聰三年太宗文皇帝諭朕仰承天命興師伐明拒戰者不得不誅若歸降者雖雞豚毋得侵擾俘獲之人毋離散其父子夫婦毋淫人婦女毋掠人衣服毋折廬舍祠宇毋毀器皿毋伐果木如違令殺降…

清朝通典·兵部·兵九

清朝通典·兵部·兵九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九   軍政【巡防附】   △軍政【巡防附】   凡軍政五年一舉考察中外武職以定黜陟注上考者薦舉卓異注下考者糾劾該管官兵疏以聞不入舉劾者以中平注考彙送兵部部會都察院兵科京畿道察覈題覆奉旨以卓異加一級注冊候陞其以軍政糾劾貪酷革職提問罷 不謹革職老病休致才力不及降二級浮躁降一級皆調用前有卓異應陞及加級紀錄均…

清朝通典·兵部·兵十

清朝通典·兵部·兵十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十   教閱【兵籍附】   △教閱【兵籍附】   京營   直省   兵籍   ·京營   領侍衛府三旗親軍教閱之制鑲黃旗每月於初二十六兩日習騎射二次於初六十一二十一二十六等日習步射四次正黃旗每月於初三十七兩日習騎射二次於初七十二二十二二十七等日習步射四次正白旗每月於初四十八兩日習騎射二次於初八十三二十…

清朝通典·兵部·兵十一

清朝通典·兵部·兵十一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十一   軍器   軍器制度   △軍器   凡給發軍器金鼓以示進退之節海螺以定朝昏之聚散旗纛以一瞻視甲冑以衛身器械以制敵各營兵之專習者為弓箭為鳥槍為礮為籐牌兼習者為長槍為大刀為挑刀水師則有排槍鉤鐮槍標槍大斧火箭之屬水陸異用險易異宜習者期純熟教者期專一大礮以兵千名設十礮為率郡邑城守沿海沿邊及水師戰艦各…

清朝通典·兵部·兵十二

清朝通典·兵部·兵十二 出自————《清朝通典·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兵十二   馬政   △馬政   (臣)等謹按我朝馬政遊牧有所飼育有方太和翔治物遂孳生凡天閑良驥特立專司皇城南苑諸處分設有內廄外廄其掌於太僕寺者左右兩翼各牧場掌於上駟院者上都達布遜諾爾等處各牧場馬數計二十萬有奇又八旗官馬直省牧馬營馬數亦二十餘萬有奇每歲孳息之數更不可量迥非唐志之侈稱無實者所可同年而語我皇…

太平御览·兵部·一

太平御览·兵部·一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叙兵上   《世本》曰:蚩尤作兵。(宋襄注曰:蚩尤,神农臣也。)   《春秋元命苞》曰:蚩尤,虎卷威文立兵。(宋均注曰:卷,手也,手文威字也。)   《书》曰:鸿范八政,八曰师。   《大戴礼》曰:鲁哀公问孔子曰:”蚩尤作兵与?”孔子曰:”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反利无义,以…

太平御览·兵部·二

太平御览·兵部·二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叙兵下   《六韬》曰:大人之兵,如虎、如狼、如雨、如风、如雷、如电、天下尽惊,然后乃成。   又曰:武王问太公曰:”欲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三军卒有缓急,或利或害。吾欲以近通远,从中应外,急三军之用,谓之如何?”公曰:”主将有阴符:有大胜得敌之符,长一尺;有破军擒敌之符,长…

太平御览·兵部·三

太平御览·兵部·三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将帅上   《开元文字》曰:将,率也。   《春秋元命苞》曰:上天一星为郎将。   《左传》曰: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公孙固,宋庄公孙。)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先轸,下军之佐原轸也。报宋赠马之施也。)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婚於卫,若伐…

太平御览·兵部·四

太平御览·兵部·四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将帅下   《吕氏春秋》曰:管子言於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生粟,尽地之利,臣不若宁邀,(邀乃戚也。)请置以为大田。登降辞让,进退闲习,臣不若隰朋,请置以为大行。蚤入晏出,犯颜进谏以忠,不避死亡,不重贵富,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大谏。平原广城,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若王…

太平御览·兵部·五

太平御览·兵部·五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命将   《礼记》曰:诸侯赐弓矢,然后专征;赐斧钺,然后专杀。   《史记·留侯世家》曰:黥布反,上欲使太子往击之。四人相谓曰:”凡来者,将以存太子。太子将兵,事危矣。”乃说建成侯曰:”君何不急请吕后承间为上泣言:黥布,天下猛将也。善用兵,今诸将皆陛下故等夷,乃令太子将,…

太平御览·兵部·六

太平御览·兵部·六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良将上   《论语》曰:子曰:”孟之反不伐。”孔注曰:”鲁大夫孟之侧也,与齐战,军大败。不伐者,不自伐其功也。”   《孝经左契》曰:将军顺虎衔珠,大夫正海出鱼。   《抱朴子》曰:良将刚则法天,可望而不可干;柔则象渊,可观而不可入。去如收电,可见而不可得;留…

太平御览·兵部·七

太平御览·兵部·七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良将下   《后周书》曰:王思政初入颍川,士卒八千人,城既无外援,亦无叛者。思政常以勤王为务,不营资产。尝被赐园池,思政出征后,家人种桑果。及还,见而怒曰:”匈奴未灭,去病辞家,况大贼未平,何事产业!”命左右拔而去之。故身陷之后,家无蓄各。   又曰:元定有勇略,每战必陷阵,然未尝自…

太平御览·兵部·八

太平御览·兵部·八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儒将   《左传》曰:晋谋元帅,赵衰曰:”郄縠说礼乐而敦诗书,以将中军。”   《汉书》曰:冯奉世以良家子选为将,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史书。   《后汉书》曰:马援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自皇太子、诸王侍闻者,莫不属耳忘倦。又善兵…

太平御览·兵部·九

太平御览·兵部·九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边将   《史记》曰:李牧为赵将,居雁门备匈奴。日击牛飨士,谨烽火,多间谍。敢有捕虏者斩,王以为怯,代之。匈奴数来,复使牧将,牧曰:”如前,乃敢奉令。”王许诺。数岁终无所得,后进百金之士五万,彀弦者十万,大破匈奴。   又曰:文帝时,匈奴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音昂。)帝以问冯唐:…

太平御览·兵部·十

太平御览·兵部·十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威名   《史记》曰: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界。   《汉书》曰:郅都为雁门太守。匈奴素闻名节,举边为引兵去,竟都死不近雁门。匈奴为偶人像都,令驰骑射之,莫能中者,其见惮如此。   《后汉书·公孙瓒传》曰:瓒字伯珪,辽西令支人。初平二年,青、…

太平御览·兵部·十一

太平御览·兵部·十一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抚士上   《孙子》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理,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在,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军谶》曰:军无财,则士不来;军无赏,则士不往。故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曰:礼者,士之所归也;赏者,士之所死也。昭其所归,示其所…

太平御览·兵部·十二

太平御览·兵部·十二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抚士下   《唐书》曰:太宗征辽,车驾次辽泽下,诏曰:”日者隋师渡辽,时非天赞,从军士卒骸骨相望,遍於原野,良可哀叹。掩骼之义,仰惟先典,其令并收葬之。”   又曰:建中二年,田悦攻临洺。守将张伾以军士连战已苦,府藏已竭,私产亦罄而赏之不赒,乃饰其爱女出示於众,曰:”室…

太平御览·兵部·十三

太平御览·兵部·十三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机略一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者当敌,奇兵从旁击其不备。)故善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故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闻。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以喻奇正无穷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

太平御览·兵部·十四

太平御览·兵部·十四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机略二   《史记》曰:韩信伐赵,引兵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如淳曰:萆音蔽,依山自覆蔽也。)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帜。”乃使万人先行,背水阵。赵军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

太平御览·兵部·十五

太平御览·兵部·十五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机略三   《后汉书·朱隽传》曰:赵弘据宛城,隽因急击弘,斩之。贼馀帅韩忠复据宛拒隽。隽兵少不敌,乃张围结垒,赴土山以临城内,因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卒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小城,惶惧乞降。司马张超及徐璆、秦颉皆欲听之。隽曰:”兵有形同而势异者。秦项之际,人无定主也,故…

太平御览·兵部·十六

太平御览·兵部·十六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机略四   《魏志》曰:曹公西征马超,与超夹关为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度蒲坂津,据河西为营。公由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公放马牛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得度,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距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   又曰:曹公与袁绍相…

太平御览·兵部·十七

太平御览·兵部·十七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机略五   王隐《晋书》曰:马隆子咸为成都王,前锋陆机攻长沙王乂於石桥。将士器仗严利。长沙王所统冠军司马王瑚率众讨咸,咸坚不动。瑚乃使数十骑下马缚戟於马鞍头,放令伺咸,又使数十骑各刺所放马,马惊奔咸军,军即坏。瑚因驰逐猛战,临阵斩咸。   《晋书·毛宝传》曰:时苏峻送米万斛馈祖约,约遣司马桓抚等迎之。宝告…

太平御览·兵部·十八

太平御览·兵部·十八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机略六   《宋书》曰:武帝遣将朱龄石伐谯,纵於蜀。帝曰:”往年,刘敬宣黄武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往,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武,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水取成都,疑兵出内水,此制敌之奇也。”而虑此声先驰,贼审虚实,别有函书,全封付龄石,…

太平御览·兵部·十九

太平御览·兵部·十九 出自————《太平御览·兵部》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机略七   《三国典略》曰:周贺若敦、陈侯瑱相拒於湘州。敦恐瑱知其粮少,乃於营内聚土,覆之以米,召其侧近村人,扬有所访,令其遥见。瑱闻以为实,乃据守要险,以老敦师。敦又增修壁垒,示以持久。初,土人乘轻骑,载米粟、笼鸡鸭以饷瑱军。敦患之,乃伪为土人,装船内甲士其中。瑱兵见船至送米,争取。敦甲士出而擒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