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令·第四十六 作者:诸葛亮 出自————《将苑》《下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桀纣之类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穰...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东夷·第四十七 作者:诸葛亮 出自————《将苑》《下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东夷之性,薄礼少义,捍急能斗,仪山堑海,凭险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乐,未可图也。 若上乱下离,则可以行间,间起则隙生,隙生则修德以来之,固甲兵而击之,其势必克也。 译文:...
南蛮·第四十八 作者:诸葛亮 出自————《将苑》《下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南蛮多种,性不能教,连合朋党,失意则相攻。居洞依山,或聚或散,西至昆仑,东至洋海,海产奇货,故人贪而勇战。 春夏多疾疫,利在疾战,不可久师也。 译文: 南部有许多小的...
西戎·第四十九 作者:诸葛亮 出自————《将苑》《下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西戎之性,勇悍好利,或城居,或野处,米粮少,金贝多,故人勇战斗,难败。自碛石以西,诸戎种繁,地广形险,俗负强很,故人多不臣。当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则可破矣。 译文: ...
北狄·第五十 作者:诸葛亮 出自————《将苑》《下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北狄居无城郭,随逐水草,势利则南侵,势失则北遁,长山广碛,足以自卫,饥则捕兽饮乳,寒则寝皮服裘,奔走射猎,以杀为务,未可以道德怀之,未可以兵戎服之。汉不与战,其略有三。汉卒且耕且战,故...
兵机 明·尹宾商 出自————《兵机》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一、声 解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盖东西有坎离也,南北有震兑也。形神不并往,主客不共位,虚实不同势,强弱不衡立,精粗不具陈,疾徐不预定,坚瑕不先设。有声者,有声声者。声者,可知;声声...
鬼谷子·简介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简介》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捭阖·第一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
反应·第二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
内楗·第三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 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
抵戏·第四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 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 可抵而却,可抵而息,...
飞箝·第五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之计,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术;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钳之辞,飞而钳之...
忤合·第六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 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
揣篇·第七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少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
摩篇·第八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 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 ,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
权篇·第九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
谋篇·第十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拥,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村、量能...
决篇·第十一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
符言·第十二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
盛神法五龙·第一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
养志法灵龟·第二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
实意法腾蛇·第三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 ,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得...
分威法伏熊·第四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分威者,神之覆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故动者必随,唱者...
散势法鸷鸟 ·第五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无...
转圆法猛兽·第六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转圆者,无穷之计也。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以不测之智而通心术,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意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
损悦法灵蓍·第七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损悦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适然,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 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悦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
持枢·全篇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持枢》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 故人君亦有天枢,生养成藏,亦复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虽盛必衰。此天道、人君之大纲也。 译文: 持枢...
中经·全篇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中经》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中经”,谓振穷趋急,施之能言厚德之人。救拘执,穷者不忘恩也。能言者,俦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而救拘执者,养使小人。盖士,当世异时,或当因免阗坑,或当伐害能言,或当破德为雄,或当抑拘成...
第一计-第八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一术 阳谋阴谋 原文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解释 计谋,有...
第九计-第十六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九术 天地无常 原文 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 解释 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
第十七计-第二十四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十七术 主客互变 原文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
第二十五计-第三十二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二十五术 弱可攻强 原文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解释 弱与强,...
第三十三计-第四十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三十三术 谋泄无功 原文 鬼谷子曰:“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解释 一个将帅或者统领,要想取得对作战的胜利,必须得严守秘密。 第三十四术 ...
第四十一计-第四十八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四十一术 招贤攉奇 原文 鬼谷子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解释 结法的种类很多,有内结、外结、生结、死结等。张良友项伯,这...
第四十九计-第五十六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四十九术 录功遗过 原文 鬼谷子曰:“是故智者不用其短,而用与人之所长,智者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 解释 聪明的君主对待臣子,应该宽宏大...
第五十七计-第六十四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五十七术 伏间制胜 原文 鬼谷子曰:“熊之捕击,必先伏而后动,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解释 聪明之士,不仅善于在战场上用兵,而且善于用埋伏下...
第六十五计-第七十二计 作者:王诩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七十二术》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六十五术 善用敌人 原文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解释 在战争中,一个君主或统帅,不仅要能任用己方的贤才,而且也...
百战奇略·简介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简介》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
计战·第一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法曰:“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 (一)汉...
谋战·第二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谋。” (一)春秋时,晋平公(二)欲伐齐,使范昭(三)往观齐国之政。齐景公(四)觞(五)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
间战·第三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 法曰:“无所不用间也。”(一)周将韦叔裕(二),字孝宽,以德行守镇玉壁(三)。孝宽善于抚御,能得...
选战·第四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与敌战,须要选拣勇将、锐卒,使为先锋,一则壮其志,一则挫敌威。法曰:“兵无选锋曰北。” (一)建安十二年,袁尚、熙(二)奔上谷郡(三),〔引〕乌桓(四)数入塞为害。曹操征...
步战·第五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 若遇平易(一)之道,须用拒马枪(二)为方阵,步兵在内。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
骑战·第六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一)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者,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法曰:“易地则用骑。”(二) 《五代史》:唐庄宗(...
舟战·第七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与敌战于江湖之间,必有舟楫(一),须居上风、上流。上风者,顺风,用火以焚之;上流者,随势,使战舰以冲之,则战无不胜。法曰:“欲战者,无迎水流。”(二) 春秋,吴子(三)伐楚...
车战·第八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一)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伍也。法曰:“广地则用军车。”(二)。 晋凉州(三)刺史杨欣失羌戎(四)之和,为...
信战·第九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蹈万死一生之地,而无悔惧之心者,皆信令使然也。上好信以任诚,则下用情而无疑,故战无不胜。法曰:“信则不欺。”(一) 三国魏明帝(二)自征蜀,归长安(三),遣司马懿(...
教战·第十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一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欲(一)兴师,必先教战。三军(二)之士,素习离、合、聚、散之法,备谙(三)坐、作、进、退之令,使之遇敌,视旌麾(四)以应变,听金鼓而进退。如此,则战无不胜。法曰:“以不教民战,是...
众战·第十一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二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一),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二) 晋太元(三)时,秦苻坚(四)进屯寿阳(五),列阵淝水(六...
寡战·第十二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二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伏于深草,或邀于隘路,战则必胜。法曰:“用少者务隘。”(一) 《北史》: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将高欢(二)渡河(三),逼华州(四),刺史王罴(五)严...
爱战·第十三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二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民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
威战·第十四 作者:刘基 出自————《百战奇略》《第二卷》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原文: 凡与敌战,士卒前进而不敢退后,是畏我而不畏敌也。若敢退而不敢进者,是畏敌而不畏我也。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严使然也。法曰:“威克厥爱允济。”(一) 春秋齐景公时,晋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