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中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及由环形防御围出击·第三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仁川登陆作战即“铬铁行动”,从发起到整个行动的实施都是一次典型的麦克阿瑟式的作战行动。这次大胆的五千比一的冒险,使我们在朝鲜的部队恢复了主动,没...
450本兵书,全网唯一最全兵法电子书集合下载(188元/套) 微信(15074818522)添加备注:兵法
鸭绿江边险遭惨败——中国人参战——第1陆战师且战且退·第四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原先那个利用仁川登陆的胜利、分兵两路越过三八线进军的计划倒是十分简单合理。但是,其效果却要取决于天候、地形和中国人的反应这三个未知因...
调换指挥官——我接管第8集团军——重新鼓起斗志——再次转入进攻·第五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每一个军人到时候都会懂得,打仗是件需要由个人作出决断的事情。你进行学习,进行各种训练,都是为了有朝一日会突然肩负这样的重任,就是由...
总统与将军——麦克阿瑟的罢免——原因与后果——中国人被赶了回去·第六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将军被罢免了。事情是这样地突然,这样地不可抗拒,而且,还这样毫无必要地以粗鲁的罢免方式来公然伤害将军的自尊心,这在全国上...
停战谈判与僵持——山岭上的苦战——敌人的特点·第七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的第二个夏天,在开城一座与十九世纪新英格兰高级中学的建筑非常相似的洛可可式“茶馆”中,谈判代表们正在无休止地进行着单调乏味的谈判。与此同时,我...
最后几个月——战俘骚乱事件——克拉克接替我——停战协定签字·第八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早在一九五一年一月六日,我在给麦克阿瑟将军的信中就曾谈及如何处置我们所收容的战俘的问题。当时,我十分关心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所面临的,...
问题与答案——麦克阿瑟问题大论战的实质——军事上与政治上的影响·第九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换得一种不稳定的和平(正如艾森豪威尔将军告诫全国时指出的,在世界范围的斗争中,这种和平“只不过是单独在一个战场上实现的停火”)...
已汲取的和未汲取的教训——这些教训对于我们寻求和平的意义·第十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 ·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如果不认真地将自己在以往战争中汲取的教训运用于解决今天的军事问题,那么我们不厌其烦地谈论这些教训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朝鲜战争大事记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五零年 六月二十五日 北朝鲜人民军大举入侵南朝鲜。 六月二十八日 北朝鲜人民军夺占大韩民国首都汉城。 七月五日 史密斯特遣部队在乌山附近首次与共军接触。 七月二十日 联合...
附录 作者:马修·邦克·李奇微·美国 出自————《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1、麦克莱伦和麦克阿瑟 麦克莱伦与麦克阿瑟差别很大,即使一时的兴趣也大不一样。他们基本上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但是,他们的经历却有许多极其相似的地方。两人都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麦克莱伦在班里(184...
黎巴嫩内战简介 作者: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中国 出自————《黎巴嫩内战简介》 出自————《战争通史》 这篇短文原作为《加利利和平行动(作者:何锡舟)》一文的附录,刊载在《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第36期37页;具有一定资料价值,特此扫校制作以供参考。 1943年黎巴嫩独立时,各教派之间曾签署《国民公约》...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第一 作者:耶兹德·萨伊夫·美国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入侵的进程 在拟定1982年入侵计划时,以色列军事指挥部必须解决过去历次军事行动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即以军在战场上的胜利并未能改变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基本军事态势,更未能影响其...
以色列1973年以后的战略思想·第二 作者:爱弗莱姆·英巴尔 ·英国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以色列的战略思想自1973年十月战争以来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七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从八十年代起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致力于重整以色列国防军,重点放在加强以色列的防御态势上,...
从“加利利和平行动”得出的几点结论·第三 作者:查姆·赫佐格 ·以色列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此次战争,以色列拥有的有利条件和军事优势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战争。1982年以色列投入战场的部队是其有史以来最好的部队,不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目标明确,而且象以往一样...
黎巴嫩战争证明了以色列的战备水平·第四 作者:基夫·希夫 ·以色列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1981年夏季第二届贝京政府成立以来,以色列军事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因为这些变化将影响阿以战争,进而影响中东命运,所以有必要引起注意。这种变化是事态发展(特别是以色列撤...
技术与战术·第五 作者:朱利安·莱克 ·美国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以色列攻击叙利亚部署在贝卡谷地导弹群的成功是技术的胜利吗?美国国防部一些官员最近提出的报告认为是这样。这些官员还指出,以色列“并未发明什么新东西”,他们使用的武器装备大多是美国制造的或是...
贝卡谷地防空剖析·第六 作者:查尔斯·梅奥·美国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82年6月9日,以色列空军没有损失一架飞机就摧毁了叙利亚部署在黎巴嫩贝卡谷地的萨姆导弹防空配系。十年前,在“斋月战争”中,这一防空武器系统曾控制了部分空域,现在却毁于以色列空军之手,因而...
西顿登陆经验·第七 作者:杰夫·阿不莫格·以色列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加利利和平”行动开创了海军大量集结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打击敌人的先例。 为了在战斗中全面有效地配合地面部队作战,以色列海军出动了各种类型的舰只。登陆艇运送海上突击队员,抢占滩头阵...
T-72坦克和“战车”式坦克的鏖战·第八 作者:基夫·希夫·以色列 出自————《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在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首次使用了一些过去未曾投入实战的先进武器系统和装备,其中包括新式空对空导弹、105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新式火箭、无人驾驶侦察机和“战车”式坦克。此...
序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是一部军事回忆录,记述了我在一九七三年十月阿以战争中担任埃及武装部队参谋长的经历。就我所知,在当代阿拉伯指挥官中,这样的回忆录尚属绝无仅有。我是怀着勉为其难、万分遗憾和恼恨不已的心情撰写此书的。我...
引言:障碍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首先研究一下面临的障碍。对于一支现代化陆军说来,江河并不足惧。水陆两用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可以充当突击的先锋,在对岸建立桥头阵地。还可以运来舟桥部件,卸下后连接在一起,于几分钟之内在预定地点架设完...
东山再起·第一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的意志一向未曾消沉。即使在一九六七年战败后的惨淡岁月里,我们也盼望着有朝一日发起进攻,歼灭侵占我国领土的敌人或者将其驱逐出去,因而保持了高昂的士气,促进了战后的恢复工作。可是,我们做梦...
制订计划·第二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重建工作开始了,而且必然是从最上层开始。从一九六八年秋季起,埃及武装部队总司令部每年都举行战略演习,目的是在尽量酷似实战的条件下重新训练总司令部及其下属各大司令部——空军司令部、防空司令部...
重建部队·第三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要控制由大约一百万人组成的武装部队,问题必然不少。当我一九七一年五月被任命为参谋长时,我们约有八十万人的现役部队。在十月战争前不久,总兵力扩充到了一百零五万人左右。加上在战争前夕和作战期间...
政治日记·第四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萨达特夺权 萨达特纯粹是由于偶然的机会而上台的。纳赛尔总统去世前从未打算将政府权力交给萨达特。但是,纳赛尔的突然逝世打乱了他的交班安排。萨达特在纳赛尔手下服务了十八年。在这期间,他只不过...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五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十四时,来自叙利亚拉塔基港的一艘苏联客轮像往常一样驶进亚历山大港。我在港口接人。当旅客们手提皮箱与包裹蜂拥而下,向等候在海关外面的亲友招手致意时,我在寻找六个人...
战争·第六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十月六日,星期六 十三时正,萨达特总统在艾哈迈德·伊斯梅尔将军的陪同下抵达十号中心,直接来到作战室。从清晨起,我们就已经各就各位。最高统帅部各成员的座位设在一个低台上。武装部队各军种司令的指...
伸出援助之手·第七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埃及集结起来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庞大的军队,苏联实施的空前规模的空运,以及阿拉伯世界在一代人时间里所作的最大的集体努力,都被总统付之东流。自从战争结束以来,在上述几个方面撒下的谎言是如此...
后果·第八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正如他们所说,以后发生的一切已成历史。十月十二日,萨达特拒绝了苏联提出的谋求停火的建议,以后又继续拒绝这项建议,直到为时太晚的十月十九日才予以接受。那时,萨达特不得不乞求苏联的帮助了。美国国务...
谁的责任?·第九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爆发前,我们就决心不再撒谎和夸大战果,因为在以往的战斗中,这已使阿拉伯国家声名狼藉。这次,我们的公报将如实地公布战况。 我坦白地说还有两个例外。我们最初发表的公报大肆指责以色列首先...
后记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我一直努力澄清十月战争的真相,回答许久以来尚无答案或答案错误的某些问题。这是第一部未经萨达特及其独裁政权审查而出版的、披露埃及战争实情的书。 有些埃及人可能会问:沙兹利将军是否泄露了军事秘密?(...
附录·对萨达特召集的会议的评论 作者:萨阿德·沙兹利将军 ·埃及 出自————《跨过苏伊士运河》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零年十月至一九七一年五月:在这期间,总统没有实权,因此总是重复从纳赛尔那里继承下来的口号,例如:“用武力夺得的东西不能再被武力夺走。”他无力向最高执行委员会挑战,而且...
前言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67年战争耀眼的胜利……促使围绕以色列国防军和它的军人建立起一个神话。对以色列国防军的普遍期望是未来任何战争都将以很小伤亡迅速结束。 —— 亚伯拉罕·亚当少将,1973年以色列师长 美国陆军的标准必须...
六日战争的闪电战·第一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67年阿以战争将渺小的以色列变成了地区强权:矮小但有力的大卫敏捷的打败了歌利亚。无论是成功的规模,还是战争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利益,以色列国防军都有种种理由躺在它彻底的军事胜利下晒太阳。现...
以色列的神话·第二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在以色列取得六日战争胜利后,看上去好象没有任何阿拉伯国家军队或联军能和以色列国防军在常规战争中相抗衡。1967年以色列的胜利取决于三大支柱:情报、空军和装甲部队;它们结合起来让以色列,虽然数量...
埃及的战略·第三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所有指标都暗示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在他们能针对以色列发起另一场大规模战争前需要一段时间。以色列国防军在战场上清晰显示了其军事威力,同时,三个阿拉伯国家在军事上表现得相当无能。阿拉伯人军事上虚...
以色列在西奈的防御·第四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萨达特在清晰的政治目标下心甘情愿着手一场有限战争,但他面临一个困难的军事抉择。埃及军队仍然没准备好收复西奈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而且,1967年毁灭性失败的痛苦记忆阻碍埃及人冒任何大的风...
埃及的军事目标和计划·第五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成功对抗以色列国防军,埃及人不得不在突破巴列维防线的沙堤同时破坏以色列的三个支柱——情报、空军和装甲部队。 在以色列国防军反应过来并派出足够防御部队前突破东岸沙堤的任务落...
最后的准备·第六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到1973年9月末,埃及军队和他们的叙利亚盟友准备好开战并等候其文官领导层开绿灯。一旦命令下达,余下的就是掩盖埃及的战争意图,从而破坏以色列战争计划要求的48小时预警。为达到战略突然性,埃及人执行了...
最后的步骤·第七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恰当协调两条战线是阿拉伯人迫在眉睫需要考虑的最后一个主要问题。10月3日,埃及陆军部长兼埃及和叙利亚军队总指挥艾哈迈德·伊斯马仪·阿里将军和他两条战线的作战部长白哈·艾丁·诺法尔少将飞到大马士革...
埃及的进攻·第八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埃及和叙利亚达成了完全的突然性,实际上令每个以色列人都目瞪口呆。这个成就使埃及人在战争第一阶段支配了战场的节奏,按照计划进行渡河行动。 埃及人以两个野战军、塞得港军区和红海军区的部队攻...
第二天·第九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特拉维夫和华盛顿大大低估了埃及和叙利亚陆军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前者,以色列高级指挥官要过很久以后才掌握阿拉伯人在战场上战术胜利的程度。尽管那样,以色列指挥官通常期望迅速夺回战争的主动权,解决掉对...
以色列反攻被挫败·第十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73年10月8日这天将被证明是以色列国防军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这天开始时,埃及人明显占据主动,但以色列人决心通过他们的大规模反向运动来延缓预期中埃及对隘口的进攻。到这天结束时,以色列高级指...
转折的潮流·第十一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前三天中,埃及陆海空三军取得的巨大胜利给埃及高级官员带来惊喜,政治和军事精英中自信心高涨。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集中到萨达特身上,要求利用有利的战术形势迅速推进到西奈隘口。更关注政治目标而...
以色列复兴·第十二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军事上的彻底失败震惊了埃及统帅部并造成了混乱,还激励了以色列国防军。当埃及野战军官努力恢复镇静并重组他们的作战部队时,以色列高级指挥官准备利用西奈的新战略形势。10月14日晚,埃拉扎尔向内阁提...
战争的结束·第十三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萨达特幸运的是,他控制之外的事件帮助他把第三野战军从崩溃中拯救出来。面对苏联的压力和阿拉伯石油禁运,尼克松政府在以色列确立了对埃及和叙利亚的军事优势后开始外交攻势。到战争结束时,合众国已...
对以色列的影响·第十四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73年战争对以色列国防军有很高的军事意义。以色列国防军从最初的打击中恢复过来,夺回了两线的主动权。在西奈战线,包围了苏伊士城和第三野战军,摧毁了萨达特的信心,给以色列政府在战后提供了一...
与今天的关系·第十五 作者:乔治·W·高里奇 博士·美国 出自————《1973年阿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1973年战争迅速而意义深远的影响了越战后的合众国陆军。利用对那次战争的几轮研究,合众国陆军训练和教条司令部第一司令威廉·E·达休将军于1976年发布了新的“主动防御”军事教条。这份野战手册用1973年...
前言 作者:恰伊姆·赫佐格 ·以色列 出自————《赎罪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象赎罪日战争那样被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宣传工具作了如此广泛报道的战争,可谓凤毛麟角。然而极为荒谬的是,报道的情况并不真实。有几个人真正熟稔令人难以置信的、本已决定以色列北部的命运的戈兰高地之战和以军渡过苏伊...
新的战略思想·第一 作者:恰伊姆·赫佐格 ·以色列 出自————《赎罪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在1967年5月和6月,以色列人民遭受了一次历时三周的,难以忘却的创伤。当阿拉伯国家军队在他们的边境集结时,联合国紧急部队(该部队自1956年西奈战役以来,一直在执行隔离以色列军队和埃及军队的任务,并扼守...
谋求对策·第二 作者:恰伊姆·赫佐格 ·以色列 出自————《赎罪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正是1967年6月遭受的惨败,使阿拉伯民族的骄傲、自尊和荣誉备受耻辱(以色列领导人始终对此认识不足),从而使得下一次战争成为不可避免。此外,苏联应承为埃及人重建军队,并为此提供一切可能的必要援助,增强了纳...
扑朔迷离·第三 作者:恰伊姆·赫佐格 ·以色列 出自————《赎罪日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萨达特总统作出发动战争的决定后,即着手与艾哈迈德·伊斯梅尔将军一起制定作战计划。具体的组织工作交给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阿卜杜勒·加尼·贾马斯少将(战后晋升为总参谋长)负责,在一次称为“花岗岩2号”的横渡...